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中国佛教石经》正式发布 曾一字一字野外描摹

2014-09-19 浏览次数:249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集中外专家8年野外调查成果,《中国佛教石经》昨天发布
 
  一个字一个字地描摩崖石刻这样传承
 
  昨天,德国著名汉学家、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教授雷德侯,出现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书屋。与他同行的,还有英国艺术史学家、考古学家、牛津大学副校长杰西卡·罗森教授。
 
  他们与众多中外专家付出多年心血的新书《中国佛教石经》昨天正式发布。
 
  《中国佛教石经》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总计16册,将向世界再现中国石刻佛经的艺术面貌和文化内涵。
 
  这套书的背后,是学者们长达8年的严谨调查与研究。雷德侯说,这套书的意义,我们可能要在十年二十年以后才能真正体会到。
 
  今年72岁的雷德侯是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艺术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他最著名的著作是《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
 
  44岁时,雷德侯开始着迷于石刻佛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罗炤教授的介绍下,他第一次见到了北京房山云居寺的刻经。
 
  这是一批世界文化史上规模最庞大的石经板,始刻于公元616年,在五百多年的刻凿时间里,形成了数百万字佛经的典藏。他又参观了四川省安岳县卧佛院的刻经窟,这些佛经节文约34万多字。
 
  当时,中国佛教考古界的泰斗、北京大学的宿白嘱托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推动一个旨在记录和研究这批石窟、并将其介绍给全世界的中德合作研究项目。
 
  带着这个愿景,雷德侯从山东开始了他的佛教石经研究。
 
  山东省境内的佛教摩崖刻经,是一组非比寻常的文化遗产,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两千多字,覆盖面积逾1800平方米。通过这些石经,公元6世纪活动于山东境内的僧侣们,开启了佛教文献、书法实践以及景观设计史上的全新一页。
 
  2005年,中国美术学院和德国海德堡科学院共同组建成立中国佛教石经项目研究组,同时,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西安文物保护研究院、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等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共同参与了野外考察等科研工作。几十位该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承担了具体的科研和写作工作。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昨天说:“到目前为止,中国考古学界感到最难处理的,就是石窟寺的刊布。截至目前,已出版的、系统的、可称之为考古报告的,仅有70年前整理的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调查。”
 
  究其原因,石窟寺不像别的遗迹、遗物一样容易记录画图。寺中的石经,既是石窟寺中的重要内容,又是其他研究的重要基础,在它未刊布之前,研究难以进行。但是石头易风化,很多石经如今已模糊难辨,需要采取现代化技术、方法来辨认。
 
  从立项后开展野外调查到完成基础书稿,学者们共耗费8年时间。“我们一起翻山越岭,有时累了就躺在石板上仰天大叫,很开心。有些山是很陡峭危险的。石头上一个字一个字描,一个一个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管国志回忆道。
 
  “石经上的每一个字,都需要仔细检索查阅,特别是有没有异体字。这当然很辛苦。爬了不少山,对身体好,对学问也好。”雷德侯说。
 
  昨天首发的《中国佛教石经》是研究项目的首批成果。在这套新书里,中国佛教石经艺术的分布、保存、现状,以及其中的历史、宗教、政治、艺术涵义,都将被一一解答。
 
  这套书是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的重点出版项目,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今后若干年的重点出版工程。全书分为山东省卷、四川省卷、陕西省卷、北京房山卷四大卷,共16册,精装大8开,以中英双语的形式出版,也是雷德侯教授主编的《视觉中国学大系》之一。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