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玄奘西天取经时,于六月初六不慎将经书落入水中,捞起后将经书散于石上晒干,才使经书得以完好带回。后来寺庵僧尼集信众,便每逢六月初六把收藏的经卷拿出来翻晒一遍以利经卷保存。另晒经有取“晒经渡众生,功德大无穷”之意。
印光法师,发心勇猛修苦行,晒经得读净土文。大师晒经看到一本残缺不全的书名为《龙舒净土文》,经书语言虽然浅显,但意义完整;讲劝人念佛的道理入情入理,帮助人们断疑起信;讲修行方法,分门别类,缕析条陈。
关于晒经故事,过去有一大寺,藏有龙藏经典,每年六月初六,必然搬出曝晒。有一年,正在曝晒藏经时,忽有一牛闯进佛门,用牛鼻子向曝晒中的藏经嗅闻。被僧人发觉,恐其弄坏藏经,急命其主人牵走,牛虽挣扎,欲继续嗅闻,不想离去,无奈鼻子被人牵著,不得不离开。不久牛死,转世为人,聪明异常,十七岁中举人,二十岁中状元,皇上封为道台大人。由此证明,无论人畜,无论眼见耳闻,甚至鼻嗅,但得与佛法接触,皆有功德;若能从闻思修,终必证得无上智慧。
厦门石峰岩寺僧众与护法居士恐藏经室潮湿,不利经典长期保存,故定于农历六月初六上午,大众云集佛殿,虔诚诵经后,在佛号中,大众依次将经典一一搬出殿外,晒于广场桌上,如此防虫防霉,利于长期保存,流传千秋。
石峰岩寺,座落于厦门海沧开发区钟山九峰之首,与鹭岛隔海相望。由于寺院依山建筑于奇石嶙峋叠嶂的石峰间,故名“石峰岩寺”。
石峰岩寺始创于明末,德士无余、远泉肇建。其地层峦叠璋,奇峰磷峋,林木蓊郁,鸣泉清潆,又有青嶂大“佛”、龙潭荷香、沁水亭、映水洞、隐圣、月岫、心石诸胜,尤以“隐圣”为最。“隐圣”巨石嵌空,自成天然岩洞,岩际平直,上镌“隐圣”二个大字,两旁题刻冠头联语“隐妙慧光照法界,圣英教化度众生”,岩壁又有清人雪斋蔡钟“四壁悬崖处,无从动斧斤;天然古洞里,栖月与栖云。”诗刻。洞口宽敞,后人筑垣障蔽,开门留窗,象形日月,遂成造型奇特石头小屋。石峰岩寺建于高台之上,筑栏围护,山门大开,台基下复一台地,两侧构建寮房僧舍,高低错落,别成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