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麦积山:佛教中国化从佛像右肩开始

2014-06-11 浏览次数:483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新华网兰州6月10日电(记者桂涛 朱小燕)青云之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西出长安,甘肃天水境内的麦积山石窟是丝绸之路首站,也是佛教沿丝路东传进入中国的重要路标。
 
约1600年前开始,来自中原与西域的大师名匠,手持斧凿,在几十米高的峭壁上雕凿自己认知中佛的模样。麦积山上保存至今的7000多尊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雕塑,见证了印度佛教艺术进入中国后与中原艺术的碰撞交融。中国化的佛教艺术,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被誉为“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的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但与龙门石窟中大部分雕像都为中原人面孔不同,麦积山石窟中,佛像面容受到西来的艺术风格影响,兼收并蓄,更为多元。
 
有的佛像耳大垂肩,鼻梁隆起,肩宽腰直,明显有古印度余韵;有的又双眼圆睁,络腮胡子,一看就是胡人造型。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夏朗云说,中亚、西亚、北非人特色的面容都能在麦积山的塑像中找到,有的还有欧洲人的痕迹。
 
在麦积山石窟中不仅能看到佛教自西向东的传播痕迹,也能看到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以及中国文化自东向西的传播。
 
第78窟正壁里的佛像雕塑于1500多年前的后秦时期,是麦积山的首批佛像之一。可以发现,身披偏袒式袈裟的佛,在露出的右肩上还搭着一片衣角。
 
研究麦积山石窟艺术已20多年的夏朗云说,东渐的印度佛像一般袒露右肩,但这在崇尚礼仪的中国儒生们看来显得不雅,于是将佛像的右肩用衣角稍加遮挡,这样既符合佛教仪轨,又让中国人更容易接受。
 
“从麦积山石窟中佛像右肩的细微变化,就可以看出最早的佛教中国化。”他说。
 
这种最早出现在麦积山的佛像袈裟样式后来向西传播到河西、新疆地区。
 
 
专家说,麦积山石窟的佛像中,北魏早期作品明显受印度风格影响,高鼻宽肩,长腿细腰;西魏作品则继承了中原汉晋石刻的艺术传统,清癯秀美,宽衣薄带,服饰已经明显汉化;而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作品形态优美,衣褶精细,肌肉饱满,已经是中原文化的大成之作,佛教中国化进程一望即知。
 
麦积山石窟的洞窟形制上也体现出西来佛教的中国化。
 
据夏朗云介绍,印度佛窟多为中心塔柱形制,洞窟中央有雕凿佛龛、佛塔的石柱支撑,而在麦积山约200个洞窟中,都以中国建筑中更普遍的穹窿顶式形制出现,没有一个有中心塔柱。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