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域外铜造像深受西方藏家追捧

2014-05-23 浏览次数:451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在不久前纽约佳士得的春拍中,一尊明永乐金铜造像以四千多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而一尊11世纪~12世纪的大理佛像,则以两百多万元人民币落槌。在专家 眼中,这尊大理佛像无论从尺寸还是保存状况看,都比永乐金铜佛像略胜一筹,之所以价位上落下风,主要是因为今天的华人藏家在佛像上,大多热捧明清时期的宫 廷造像。
 
  事实上,金铜佛像在发展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在域外和境内的铸造工艺及艺术成就上,各有殊胜。下面,我们就延请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一西平措等业内专家为大家详解金铜佛像在各个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鉴赏标准、辨识方式和经验体会。
 
  国外藏家  更注重艺术性
 
  据了解,西方藏家在佛像艺术品上,注重的是艺术性。他们这一审美标准的形成,是有渊源有传统的。早在1911年,西方就成立了印度远东调查局,对中国西藏、印度乃至整个喜马拉雅山系的艺术进行考察。当时,来自英国等世界各地的众多探险家,对佛教艺 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启了系统的整理和收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期。市场方面,上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苏富比就举办了喜马拉雅艺术及东南亚艺术 的拍卖。佳士得也紧随其后。而我国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才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市场表现也是到了2006年,香港上拍了一批英国藏家所收的明代永 宣佛像,共拍出三亿多元,才使得华人藏家对佛教艺术品的关注度跃升。
 
藏家郑华星也表示,目前众多藏家还是倾重明清时期的文物艺术品, 无论佛像还是瓷器、字画,都存在这种倾向。这是由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和综合价值观所决定的。大家更注重外在的东西,对作品的艺术性、历史价值、 文化内涵等普遍比较忽视。郑华星举了一个例子:“2011年我们请得了一尊7世纪~8世纪斯瓦特"释迦牟尼"造像,上拍时几乎无人问津,最后是以底价落槌 的;另一尊同时期的"莲花手观音"估价不到一百万元,最后还流拍了。而斯瓦特造像是通过2012年、2013年在国内几个重要的博物馆举办展览和多次出 版,才渐渐被其他藏家所认识。很多人通过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同时期的佛像藏品进行比较,通过与晚期尤其是明清时期造像进行对比比较,通过与西方学者、藏家 的交流,对域外造像才逐渐有所改观。就我自己而言,一贯偏重于收藏12世纪以前的造像,因为古代造像更侧重神韵和内涵,其所折射出来的美是后世造像无法企 及的。”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