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资料图)
莫高窟壁画(资料图)
“穿越茫茫戈壁,突然映入眼帘的是美得让窒息的壁画,这种对比太强烈了。”这是1993年,莎伦·沙利文第一次来到敦煌莫高窟的感受,20年过去了她至今记忆犹新。
畅游在公元4至14世纪中国古人开凿的佛教石窟中,精美壁画和彩塑让莎伦·沙利文流连忘返。她决定,要为这一人类艺术史上的杰出代表做点什么。
莎伦·沙利文先后在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塔斯马尼亚阿瑟港古迹遗产地工作过,在遗产管理方面,掌握了许多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她决定要把这些理念和方法带到中国、带到敦煌。
很快,在中国文物局的牵线搭桥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美国盖蒂保护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合作开展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制定,敦煌莫高窟85窟壁画修复项目成为了这一《准则》指导下开展的第一个保护试点。
“我喜欢与这里的人和壁画合作。”莎伦·沙利文说,在过去20年里,她先后15次来敦煌,每次来都要工作一段时间,还先后参与了《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的制定和敦煌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的研究。
今年5月底在敦煌莫高窟召开的“中国世界遗产地游客承载量研究与游客管理国际研讨会”上,莎伦·沙利文作了精彩讲演,把吴哥窟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管理方面经验带到敦煌。
莎伦·沙利文离开莫高窟时依依不舍,内莫·阿根纽依旧在敦煌莫高窟继续坚守。作为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的首席项目专家,在过去25年里,内莫·阿根纽十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敦煌莫高窟度过的。
“目前莫高窟游客承载量还只是科研成果,等敦煌游客中心运行后,我想看到具体的落实情况和产生的效果。”内莫·阿根纽说,他每年都要来敦煌两三次,每次都要工作一个月左右。
在过去20年中,中美在敦煌莫高窟风沙治理、环境监测、壁画病害机理研究、保护材料筛选、壁画修复工艺、保护人才培养、洞窟游客承载量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合作,内莫·阿根纽成了最直接的推动者。
“一粒种子,遇到合适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在敦煌,我们找到了肥沃的土壤。”内莫·阿根纽说,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技术和经验,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有合作项目,敦煌是最成功的一个。
在内莫·阿根纽的眼中,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保护最好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这样的遗产,就需要世界最好的保护理念、保护方法和最优秀的人才去呵护,他除了自己投身于敦煌外,还不断把世界上的专家介绍给敦煌。
英国伦敦大学考陶艺术学院莎伦·凯瑟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壁画保护理论、制作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成果丰硕的她,成了中美英合作培养敦煌古代壁画保护研究生班的骨干教师,近年来每年都会来敦煌给学生上课,由于工作突出,还获得了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敦煌奖”。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一流的文化遗产,就要与世界一流的保护研究机构和专家合作,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保护和研究水平。”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为了敦煌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这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莫高窟还将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