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听力问题。不要觉得自己还年轻,就不用担心。就像长辈总会在我们不穿秋裤时叮嘱,“等你老了就知道了!”
文 刘苗苗
近日,南昌的张先生双耳突然失聪,就医检查后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医生表示,张先生检验的分贝达110分贝,属听力非常差的人群,配助听器都没有帮助。原来,张先生的突发性耳聋与其长期戴耳机、耳麦玩手机游戏等不良用耳习惯有直接关系。医院现已为其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看到这则新闻,小编默默摘下了耳机……
日常生活中,对不少“后浪”来说,耳机可是必不可少的。健身房挥汗,强烈的节奏感带来要瘦10斤的激情;工作学习时,明快的轻音乐成为避免被打扰的魔道具;通勤路上,戴上耳机就仿佛与嘈杂的世界隔绝……总之,没有人能在我的BGM里打败我!这两天,话题#忘带耳机出门时的我#冲上热搜,耳机对现代人有多重要?不少网友留言,“没了耳机世界仿佛世界没了色彩”;“没有耳机的我,走在路上仿佛是一条咸鱼”。
但是,长时间、大音量戴耳机,就要当心你的听力了哦。(你说什么?我没听清楚……)
在某些情况下,听力损失是暂时性的。
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进入噪声环境时,听力会轻度下降,返回安静环境后就能迅速恢复,这种因为短时、低强度的噪音导致暂时性的听力损失,在一定时间后可以恢复。
但是,当耳朵的重要部位受损而无法修复时,它可能会变成永久性的。像南昌张先生这样因长期戴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是长期听力损失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声音经过耳廓收集,经过一系列传导,到达耳蜗螺旋器中的毛细胞,毛细胞可以将生物电信号传递给听神经,从而传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长期处在高声强的环境中,会使毛细胞过度劳累,从而导致这些细胞死亡。而毛细胞损伤一个就少一个,根本不可逆。除了损坏毛细胞外,噪音还会损坏听觉神经,听觉神经系统的损伤通常也是永久性的。因此,这样造成的听力损失,一旦形成不可恢复。
图片来源: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
因此,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听力问题。不要觉得自己还年轻,就不用担心。就像长辈总会在我们不穿秋裤时叮嘱,“等你老了就知道了!”
“有时候,早年所接受的噪音干扰,要一直等到渐渐变老,影响才开始滚雪球般快速扩大。”在BBC此前一则报道中,美国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医疗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s Medical Center)的临床听觉治疗师吉尔·格伦瓦尔德(Jill Gruenwald)说,可能现在只不过有这么一点点地听不清,而直到晚年,它才会真正成为一个问题。
而且,即便不戴耳机,也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我们生活在大量噪声中,吵闹的儿童电子玩具、嘈杂的酒吧和餐厅、大型体育赛事现场,以及一些发出刺耳噪音的工具,都可能造成听力损失。
这可不分年龄,任何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年纪,长时间地暴露在异常嘈杂的噪声环境中,都会加大噪音引起听力损失的风险。
什么样的声音是安全的?
安全听力水平取决于暴露的声音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这三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能够安全接收的声能总量是恒定的。也就是说,在较低的音量下长时间地听,和在较高的音量下短时间听,接收的声能总量很可能是一样的。
考虑到安全听力的声音总“剂量”,每天允许接触噪音的水平是相应确定的。安全听力的时间随着音量的增加而减少。工作场所每日接触噪音的最高限值为85分贝——汽车穿梭在马路上——持续时间最多8小时;高达100分贝的声音——地铁列车发出的音量——每天只能安全地听15分钟。
而耳机会损伤听力,原因正在于,使用时间长、音量大。要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一直听、一直听,后来就可能听不见了……
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将耳机的声音强度调高到120分贝,噪声声级就是极具杀伤力的,因为超过110分贝就会“剥离神经细胞中的髓磷脂鞘,进而对电子信号从双耳到大脑的传递过程造成阻碍”。简单来讲,就是声音太大,会被振聋……
你可能想说,我平时不会把耳机开到很大音量。但是,由于听觉有掩蔽效应,当周围很吵,我们不自觉就会把音乐声音调大,不然就会有很多细节听不到。周围环境越吵,声音调得越大,对耳朵的损伤就会越重。有的手机为了保证你要的低音效果,还会用一些补偿的手段让低音更大。不知不觉,你就在较大的声音中听了很长时间。
世卫组织对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在12岁至35岁人群中,近50%的人在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音量大到不安全的程度,约40%的人在娱乐场所接触到很可能具有破坏性的声级。
使用耳机损伤听力,当然也与耳机本身有关,不合格的耳机会伤害使用者的听力。
去年12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市场销售的耳机产品进行了抽查,共30批次耳机产品中有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有声压级、两耳的频率响应特性差。
声压级是指耳机的灵敏度,声压越大,耳机的音量也就越大,国家标准中提出声压级与产品标注的最大偏差不超过正负3分贝,抽检不合格的批次中最大超过了13分贝。如果耳机声压过大,再加上长时间使用,就可能会对人耳的听力有所损伤。也有些耳机,左耳和右耳的频率响应差别比较大,也就是在不同的频率点,左右耳的声音差值不一样,就可能造成左右耳不平衡。
而且,在不恰当的时候戴耳机,还可能导致其他伤害。例如,在散步或骑自行车时使用,会降低听觉感知,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
然而,保护耳朵可比拯救脱发简单多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呢?来看几个tips:
1.保持低音量
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为了保证不超过最大音量 60%,你可以更改手机设置,这样就不会在嘈杂的环境中不自觉调大音量,导致不安全的音量水平。
2. 限制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
虽然降低音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将耳机使用时间限制在每天不超过一小时,也非常有利于减少接触噪音。
3. 带耳塞
如果经常去酒吧、体育赛场和其它嘈杂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可以使用耳塞保护听力;不时离开嘈杂场所,让听觉器官短暂休息,也有助于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
4. 选择正规品牌耳机
专家提醒,要选择正规的销售场所,或者是知名的电商平台购买;要关注耳机的一些标识标签还有主要性能。在线下购买的时候,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试听一下。
5.如有可能,使用降噪耳机
降噪耳机可以降低背景噪声,这样你就可以听到音量更低的声音。降噪耳机分为被动降噪耳机和主动降噪耳机两种。被动降噪耳机就是密闭式耳机,也就是通过耳机结构、材料来帮助被动屏蔽环境声音。
不过,如果在马路上使用这种降噪耳机,有可能因为听不到喇叭的声音而带来一定的风险。而主动降噪耳机的原理,则是主动发出与噪声相位相反的声音,在耳内与噪声形成干涉而抵消,它不是被动地屏蔽。这样,它既能消除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噪声,又不会影响紧急情况下尖鸣的喇叭等警示音。
同时,不论使用什么耳机,都要避免长时间、大音量地使用。
5.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
如果出现耳鸣,或者听门铃、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应当及时咨询医生。
总之,当代年轻人儿,不但要拯救发际线,还要好好爱护你的耳朵,当心“未老先聋”哦。
参考资料:
2.https://www.who.int/topics/deafness/safe-listening/zh/
5.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5/07/150703_vert_fut_damaging_hearing
10. https://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5/ear-care/zh/
来源|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