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杭州讯 2019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廿三)上午,杭州海潮寺复建工程举行奠基开工仪式。浙江省和杭州市、杭州市上城区有关部门领导,杭州市市属各寺院法师、社会各界人士等参加了活动,同结胜缘,共襄盛举。
▲升国旗仪式
奠基仪式之前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海潮寺的上空高高飘扬,大众在国歌声中向国旗行注目礼,以实际行动感今怀昔,激发了佛教四众的爱国爱教情怀。
▲杨枝净水 绕场洒净
奠基仪式按照佛教传统举行了洒净仪式。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光泉法师与市属各寺院大德法师共同拈香主法。两序大众诵念《心经》、《大悲咒》,杨枝净水绕场洒净,祈愿佛力加持、龙天护佑,海潮寺复建早日完成。
▲捐款现场
在奠基仪式上,杭州市佛教协会发扬佛教慈悲济世、扶危救困的佛教优良传统,向浙江省残联捐款10万元,用于支持残疾人福利事业。
▲光泉法师发言
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光泉法师在奠基典礼上介绍了杭州海潮寺的历史和相关情况,他代表杭州市佛教协会对关心、支持海潮寺重建和发展的各级党政领导、大德法师、十方善信以及社会各界贤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光泉法师希望海潮寺在政府的领导下,在常住法师的带领下,在广大善信檀越的鼎力护持下,牢记使命,发挥弘法济世的优良传统,团结信教群众、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佛教中国化,建设好海潮寺。
▲邵根松局长致辞
杭州市委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党组、局长邵根松致辞,他对杭州佛教近年来的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
邵根松局长说:恢复重建杭州海潮寺,是在“加快建设世界名城”的战略背景下,经过长期考察、研究和勘探后决定实施的一项重要建设工程,是优化完善杭州佛教发展格局、延续杭州佛教文化脉络的需要,是实施杭州市文化兴市行动的具体实践。
邵根松局长希望杭州市佛教协会和海潮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挖掘保护杭州佛教文化深厚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杭州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贡献新的力量。
▲杭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戒兴法师主持奠基典礼
▲大众挥锹 奠基培土 吉祥欢喜
杭州海潮寺简介
《海潮寺》
海潮澎湃钱水凉,烟雨江峦幽韵长;
莲池悬铁说佛法,禅净双修持戒强。
古寺连天香火旺,弟子显赫华严彰;
历尽劫难逢盛世,佛光再现耀余杭。
杭州海潮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净土宗第八代祖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祩宏初创。《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因海潮寺濒临钱塘江边,朝听潮,夜闻汐,故起名“海潮寺”。
清代以来,海潮寺与灵隐寺、净慈寺、昭庆寺并称“杭州四大丛林”,在东南亚极具盛名。清嘉庆年间该寺扩建,有殿宇僧舍三百余间。
1915年,名僧月霞显珠将上海“华严大学”迁至海潮寺办学,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中国佛教僧才。
1933年,该寺脱颍上人曾下南洋取回巴利文贝叶经和明代唐寅等名人字画和经论著疏。
1944年,海潮寺大殿和藏经楼毁于大火,惟余建于明末清初的天王殿及部分僧舍。建国后海潮寺由杭州中策橡胶厂使用,天王殿被作为工厂原料仓库。
2000年7月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将“海潮寺旧址”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悉,海潮寺复建后,有望重新恢复昔日“朝听潮、夜闻汐”的大寺古刹风貌。
▲海潮寺复建效果鸟瞰图
杭州海潮寺位于杭州上城区望江单元,秋涛路和甬江路交汇处。根据设计文本,复建后的海潮寺总用地面积1610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99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986平方米。
海潮寺坐东向西,将由三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有三座大殿,依次为金刚殿、大雄宝殿、大悲殿;两边对称有钟鼓楼、观潮阁、听潮轩、祖师殿、伽蓝殿。
海潮寺单体建筑均采用“抬梁式”,转角、檐下施斗拱。这些精美的斗拱,往往让整个阁体轮廓更加秀丽,气势壮观,有“斗拱如云”之感。
前低后高的建筑群,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天际线。每组建筑群的单体建筑造型都不一样,从开间到屋顶都各具特色,建筑造型的丰富性是海潮寺复建的一大特点。
海潮寺中心建筑大雄宝殿,从举架到斗拱,都按照明代官式大木作建造,同时左右各设置了造型独特的斜桥和和周围其他建筑连接,在整组建筑群中显得雄伟,但又不失灵巧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