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东亚视域下的天台山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华天台学研讨会举行

2018-12-07 浏览次数:387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2018年12月1日上午,由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台州学院天台山文化研究院院、天台县天台山文化交流中心合作举办的“东亚视域下的天台山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华天台学研讨会”在台州学院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开幕式及基调演讲。开幕式上(何善蒙主持),台州学院崔凤军、台州社科联王仲媚、天台县天台山文化交流中心月净法师、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院长、东亚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刘成有院长先后致辞,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会议的召开和台州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天台宗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东亚佛教研究中心与台州本地文化研究机构的进一步合作表达了期许。

在接下来的基调演讲中(魏常海主持),中国社科院李甦平教授、大学吴展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风雷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谢路军教授分别从东亚儒学、朱熹理学、智者大师佛学思想、张伯端内丹学等方面发表论文,展开天台山文化的丰厚意蕴。

李甦平教授作了《我的东亚三国儒学观》的演讲,她提到中国儒学是韩国儒学和日本儒学的源头,韩国儒学和日本儒学是中国儒学与日本本土文化、社会民俗相融合的产物。三国儒学各具特色:中国儒学以“仁”为本,韩国儒学重“情、重“实”、重“气”,日本儒学化“道”为“术”。三国儒学的特色彰显了东亚儒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儒学作为共性凸显了东亚儒学的社会性和世俗性。

吴展良教授发表了《朱熹存在网络与存在意识的缘起型态:朱熹的亲属网络及其内涵影响之分析》的演讲,他认为中国社会的家族性、整体性以及性的高整导致其网络性也特别强,从而决定了中国人网络化的存在方式和网络化的存在意识。吴教授从朱熹作为五世业儒的家族继体谈起,分析了其的家庭、有限的家族、残缺宗族网络的生存环境,以及父亲朱松对他性情和学术取向上的影响,认为朱熹一生一直是锥形存在网络的锥尖,荷担了整个家族的生存世界。

张风雷教授发表了《“但中”与“圆中”——天台智者大师的中道思想》的演讲,指出“中道”是佛教最核心、最基本的理念,天台智者大师在构建中国佛教天台宗理论体系时,也坚守了“中道”这一基本理念。而其“中道”思想有其独特之处,即站在天台圆教的立场上,把传统的以“二谛”论“中道”改造成以“三谛”论“中道”,同时对“但中”和“圆中”作了分疏,强调“中”不单单是“中理”而已,而是“含备诸法”、“三谛圆融”的“圆中”。

谢路军教授发表了《试析《悟真篇》对老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演讲,指出内丹学的发展脉络离不开道家的根基,是老庄思想的发展和延续,反映了内丹学对道家思想的传承与发挥。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的《悟真篇》,是内丹学集大成之作,在万物归根与形成、重视童真、提倡本有等方面明显吸收了老庄思想。

12月1日下午,会议分组讨论在台州学院天台山文化研究院举行,在佛教思想第一组中(刘成有主持,王雷泉评议),山东大学陈坚教授、学杨维中教授、中国计量大学邱高兴教授、苏州大学韩焕忠教授、宁波大学张凯博士、台州学院郝金广博士分别发表论文。

陈坚教授发表了论文“佛性与般若——论天台宗的一心三智”,陈教授从天台宗二祖慧文禅师一心三智的修行理念谈起,从自行和化他的角度辨析般若与佛性的关系,认为般若重在自行,佛性重在化他,天台将般若与佛性思想融合,其“性恶”思想彰显了自行即化他、般若佛性不二的特点。

杨维中教授发表了论文“中国佛教心性论与道教内丹心性论”,杨教授认为道教本作为长生久视之学,在重玄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的心性论思想,发展为性命双修的内丹学,其内丹心性理论体现了重视实际心理体验的特点。论文分别对金丹派南宗以及全真道的心性论与佛教心性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凸显了佛教心性论对宋元道教心性论的影响。

邱高兴教授发表了论文《史实与传说——以昙猷大师为中心的天台区域佛教文化流布》,邱教授认为昙猷的生平资料传说成分颇多,后世有关他生平的演义,大多来自于对《高僧传》原始材料的加工。但无论从史实还是传说,昙猷都是天台佛教文化的源头,不管是从剡县石城山南下至赤城、石梁,还是从海路上岸,其终点都在天台山。从这个意义上说,昙猷是天台山佛教的开创者。

韩焕忠教授发表了《方立天先生的天台宗研究》的论文,认为方立天先生虽然不以天台宗研究命家,但对天台宗亦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涉及到天台宗所依据的《法华经》、境界论、修行论、次位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他称扬《法华经》,对天台宗境界论中最能体现天台宗特色的地方论述得尤为充分,对天台宗的修行论也有比较全面的论述,并将其视为中国佛教实践论的重要内容,非常看重最能体现天台宗思想义理创造性的“六即佛”说。方先生为中国学术界的天台宗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凯博士发表了论文《四明知礼与净觉仁岳的佛身论争》,指出佛身问题是知礼与仁岳产生分歧的核心因素。两人的思想论争主要围绕《观经》《法华》《华严》佛身是生身(应身)还是尊特(报身)、生身是否即尊特、法身有相还是无相等主题展开。然而在北宋初期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的新背景下,对这些问题的争论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意涵。仁岳通过对《观经》《法华》《华严》佛身性质的重新界定客观上促成了对正统天台判教体系的挑战,对生身是否即尊特、法身有相无相的论争则动摇了作为天台教义根本的性具理论,因此遭到了知礼在晚年的坚决批判。

郝金广博士发表了论文《早期天台宗“自性清净心”思想钩沉》,指出早期天台宗的祖师慧思、智顗丰富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中包含有以“自性清净心”为本位而建立的教观思想,表现为以如来藏、唯识为主,般若思想为辅的理论特色,然而这一思想支流在天台后学中隐没了。天台山家山外之争与这种净心理论的失落不无关系,智旭对心性本体的强调可视为对该思想理论一定程度的回归。

在道教思想组中(宫玉宽主持,谢路军评议),浙江大学何善蒙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尹志华教授、宗教文化出版社霍克功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张雪松教授、台州学院刘振博士提交了论文。何善蒙教授发表了《批判、模仿与价值认同:对传统中国民间宗教与正统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考察》,指出在宗教从属于的社会氛围下,中国民间宗教的发展,其路径大概只有两种:或者是反抗(最终被消解或取缔),或者是认同(最终被吸纳或同化)。因此民间宗教的创建必须从正统中吸取资源,通过各个层面的模仿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形式,所以,在融合与变异中,民间教派整合了各种正统的资源。

尹志华教授提交了《略论白玉蟾的道教思想——兼谈道教“南宗”的名与实》的论文,指出白玉蟾总结和发展了张伯端一系的内丹学,提出即心是道,倡导性命双修、内丹与雷法结合,主张三教合一,对道教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南宗”之名是后世学者为了说明张伯端一系与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相鼎立而给予的称呼。其实,这只是因为二者都将丹法追溯到钟吕,所以被视为钟吕丹法在南北不同的传承。

霍克功教授发表了《论内丹学药物》的论文,全面论述了内丹学三要素之一的药物,介绍了药物的意义和分类,阐述了精、气、神的含义和在内丹学中的意义。精气神三者的关系为:精是基础,气是动力,神是主宰,三者乃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维持生命的机能。在内丹的体系中,炼心神为性功,炼精气为命功,由此构成性命双修的完整架构。

张雪松教授发表了论文《试论道教“内丹”兴起中的佛教影响——主要基于天台宗的讨论》,指出“内丹”一词的出现,最初似来自佛。相对六朝盛行的道通过草木或铅汞的“外丹”,佛将自身的禅修或观想念佛视为“内丹”。道教外丹向内丹的转变,受到了佛教心性学说的刺激。天台智顗提倡中假空三谛圆融,与道教“三一圆者”的论述方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道性、精气神三一学说,都为日后道教内丹的兴起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刘振博士发表了论文《内行充而外丹至——浅析寒山诗与道教丹学的关系》,指出寒山诗歌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天台宗义,而其对天台宗思想的接受进而影响了其对道教丹学的理解,是一个介乎外丹、内丹之间的人物。其丹学思想贯穿了《周易参同契》所强调的“同类原则”,但尚无鲜明的颠倒自然而进行的内丹特征。

佛教思想第二组讨论中(张继选主持,俞学明评议),山东大学李海涛教授、上海外国语学院冯超教授、浙江海洋大学楼正豪博士、台州学院敖英博士、台州学院苏畅博士分别发表或提交论文。李海涛教授发表了论文《天台思想在韩国——思想史的脉络》,指出韩国佛教是作为东亚佛教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存在的,我们不能脱离开东亚佛教而单独就韩国佛教来认识韩国佛教。同时,韩国籍僧人也在很多时候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李海涛教授从从思想史的角度通过玄光、智宗、谛观、义通、义天、了世、圆觉等人来考察天台思想在韩国的流传与嬗变。

冯超教授提交了《当代越南佛教的现状与动向》的论文,20世纪以来,法属越南时期、越南共和国时期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接连掀起了几次佛教振兴运动的,法相唯识宗、天台宗、原始佛教、藏传佛教等相继传入越南。随着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思想融合现象的出现,越南南方地区诞生了新的佛教宗派—乞士宗。这一时期各种新的佛教派别遍地开花,入世性色彩非常强烈。

楼正豪博士发表了论文《韩国现代天台宗团的上月祖师信仰》,通过对韩国现代天台宗资料的整理与考察,勾勒出韩国天台宗上月圆觉大师信仰的轮廓,并对其与韩国佛教传统的关系进行分析。韩国佛教与中国相比,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交融”。上月祖师一生充满用科学无法解释,也令外人无法相信的神异,但在韩国天台宗团内部却形成了绝对毋庸置疑的祖师信仰。

敖英博士发表了论文《元晓的法华经观(1)——以《法华宗要》为中心》,《法华宗要》是元晓对《法华经》的注释,敖英博士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法华宗要》为文本,以吉藏为参照,考察元晓的法华经观,指出元晓的注释既接受了中国佛学家法云、智者、吉藏等人的解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苏畅博士发表了论文《论宋僧智圆《心经》解释中的“五重玄义”》,以孤山智圆解释《般若心经》经题的方法“五重玄义”为考察中心,对比智顗《法华玄义》中对“五重玄义”的运用,探讨智圆解经方法的源流与特色,。智圆将其从智顗和灌顶那里继承下来的解经方法,运用到《心经》解经过程中,同时他还对五重玄义具体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整理和规范化,吸收唐以来新的理论成果,强化其实用性,对宗学传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儒家思想组的讨论中(韩焕忠主持,何善蒙评议),中央民族大学王文东教授、宝贵贞教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陈国峰教授、山东大学李飞教授分别发表和提交了论文。王文东教授发表了论文《礼与德、仁:从“三礼”德行体系观省礼之特质》,指出德性观念源于三代礼仪文化,“三礼”则是体现三代礼仪文化精髓之经典。《仪礼》的德行条目在小戴《礼记》相关篇章中呈现为孝、悌、忠、顺、仁、义诸德目系统;《周礼》之礼对德行的论说承袭了书经《周书》之传统;而《礼记》诸篇的德行体系可厘定为人伦德行、社会德行和天地德行三大系统。“仁”初显居德行之要津,由礼到德、仁,彰显了礼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的内在统合之特质。

宝贵贞教授发表了论文《民间儒学视阈下曾国藩家训的修养功夫》,指出家训是儒家美德伦理的基础单元。作为古代“仕宦家训之顶峰”的曾国藩家训的重要价值在于,其吸纳并阐发了以儒学“絜矩之道”为核心的道德修养功夫。曾氏家训将培养自觉自律的行为规范和树立家国天下的人生理想相结合,以“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的原则阐发并实践了“修齐治平”的成德理路,成为民间儒学的典范。

陈国峰教授提交了论文《现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学的转化路径》,指出现代新儒家实现儒学现代化的方法包括用西学解释儒学、中西哲学对勘、纳西学入儒学和走向文明对话四条路径。这为强国时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镜鉴。

李飞教授发表了论文《宋代美育思想之异军苍头——略论王安石的美育思想》,宋代美育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重建儒家礼乐传统,王安石认为,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首先必须回应释家在心性问题上的挑战,建立起自己的心性理论,在此基础上才能完成礼乐传统的重建。这也成为后来理学家在美育问题上的共同思路。但也正是在心性问题上与理学家的差异,使得王安石成为宋代美育思想史一位具有异端色彩的重要人物。

本组论文虽与天台山文化没有十分直接的关系,但天台忏仪中,颇有儒家礼教的影响,对于三礼的讨论,将加强我们对于天台修行法门的了解;曾国藩为晚清朱子学代表人物,其家训亦流布于社会各阶层。天台宗义,历来也重视对世俗的影响,因而,民间儒学的视角,同样非常重要;王安石曾主政鄞州,为宋代天台宗最主要的弘化区之一,王安石的思想虽颇为后儒排斥,但就所谓正统的程朱理学而言,在当时又何尝不是异端?正统异军,岂其固然?宋代儒学的发展脉络,也会让我们更加熟悉天台宗当时所处的思想氛围。

2018年12月2日,参会专家转至天台县开元大酒店,举行了此次会议的闭幕式(余云安),朱封鳌主编代表天台县天台山文化交流中心致辞,对天台山文化在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广泛影响作出了高度的概括。之后,陈坚教授为会议做学术总结,指出天台山文化的支脉越是丰富,说明其根基越是深厚,在从东亚视域对其广泛影响进行研究的同时,不可忘记中国视角。随后月净法师与各位参会专家就会议的举办及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2月2日下午,参会专家一同参访了国清寺、智者塔院、高明讲寺。返回临海后,又夜访建于唐代古刹龙兴寺,与主持文峰法师座谈茶会。至此,此次会议活动全部结束。

“枝叶华茎,果实垂布。正在根株,不失其素。”我们希望,随着此次会议的举办,随着天台山文化研究院与国内外儒释道各领域专家交流的增多,我们的视域会越来越广,我们的目光,会更加深邃。归根复命,周流不殆。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佛教资讯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