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禅宗开悟明心即是触证真如心

2018-12-07 浏览次数:991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在上一个单元,举了 佛陀在大乘经中的开示,证明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就是真如心体、就是中道第一义谛心。佛陀告诉我们,真如如实住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而真如自体非有为非无为,没有生灭、来去、垢净、增减等这些两边的法。因此,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般若理体,就是法界实相,一切有情五蕴的实相。

 

而 无著菩萨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中也特别论述了真如的意涵,他说:“真如为什么称为真如啊?是因为祂的如如自性不会有任何变异。真如为什么称为无我性?因为真如远离了人我与法我的了别与领受的缘故。真如为什么称为空性?因为一切杂染法都不能到、不能产生任何作用的缘故。真如为什么称为无相?因为本来无生远离一切相的缘故。”无著菩萨说真如为何是真如、真如无我、真如空性、真如无相,指的都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所具有的殊胜法性。菩萨所论述的必定是遵循 佛陀的教导,实证了发起智慧以后,依据自心现量现观而说,绝对不会违背 佛陀的圣教量。世亲菩萨所造的《唯识三十颂》也说到:【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这诸法中最殊胜的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真实不虚永不变异的真如,无论在凡、在圣、在一切位,“常如”无我,“空性”无相的缘故,这就是唯第八阿赖耶识的圆成实性才能成就诸法的真实殊胜义理。这就是说,真如是阿赖耶识能圆满成就一切法真实不虚的识性,这个“真如性”常如其性永不变异,所以阿赖耶识自体就是真如心体。

 

琅琊阁写手因为受到六识论邪见影响的缘故,不认同开悟就是证得阿赖耶识的所在、发起般若实相无分别智,也不认同禅宗的开悟明心就是触证第八识真如心体;但是,琅琊阁不认同,禅宗的开悟就真的不是触证阿赖耶识真如心体吗?禅宗祖师留存下来的诸多语录,经常可以看到有祖师说到“研穷至理、以悟为则”,或者说“学道无他术、以悟为则”;也就是说,开悟是禅宗门下学人寻师求法最重要的原则啦!

 

那么到底悟个什么是真正的开悟呢?我们先来看看宋朝时期临济宗的传人 圜悟克勤禅师是怎么说的:【郓国大王请。上堂,僧问:如何是第一句?师云:岂容声相从君见?……又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盖此清净本元,离去离来离声离色,若以真实正见契寂如如,虽二六时中不思不量无作无为,至于动静语默觉梦之间,无不皆是本地风光本来面目。】(《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5)“有一天,宋徽宗的第三太子郓国大王宴请克勤禅师。师上堂,有一位僧人上前请问:‘如何是让学人直接契入自己家风的第一句?’师答覆他:‘哪里能够从尊贵的自心君王见到这些声音相的?’……那师又说:‘如果有人要了知三世一切佛的真实性,应当观察十八法界诸法本是自心如来妙真如性,一切唯是自心如来所幻化变造的缘故。这个清净的诸法本元,离过去、离未来,离一切音声、语言文字与六尘色法,如果以这样的真实正见契入本来寂静如如不动的清净心,虽然在二六时中,住于定中不思量无所作为,乃至于在行住坐卧、有言说无言说、清醒或者睡眠作梦,所有的日常之间,无非都是本地风光、本来面目。’”

 

禅师所说的本地风光、本来面目,指的就是自心如来藏的真实如如内涵,自心如来藏就是五蕴这个表相法的本来面目,因为 克勤禅师同样引用《华严经》中所说的,一切法的清净本元,就是能够造作五蕴十八界的第八识如来藏心;并且说到这个心是本来清净的心,没有过去与未来,当然没有三世的生灭差别可说;同时说到这个清净心离声离色,也就是离六尘的见闻觉知,就是这个第八识心的如如性。

 

琅琊阁们!那 克勤禅师可是历史上有名的真悟禅师,通达禅宗三关,他老人家所说的语录乃至《碧严录》,可不是随便一个刚悟的七住位菩萨就能读懂的;他老人家答覆僧人所问的“如何是第一句”,就是在说如何直接契入这个真实如如的清净心第八识如来藏,那就是禅宗所有一切真悟祖师所悟的标的;并且说要具备真实正见才能够契入,而且表示说如果没有真实正见,那么连作梦,你都是梦不到的。琅琊阁们!你可不要随便地诽谤 克勤禅师,如果为了反对正觉,主张说禅宗的开悟不是证阿赖耶识、主张阿赖耶识能分别六尘没有离这个见闻觉知,那就是在诽谤 克勤禅师了,也诽谤了 佛陀以及《华严经》;那对于已经造作的谤三宝恶业要尽快对众至诚忏悔,日日忏悔直到见好相,才能灭除这个地狱业。

 

琅琊阁们可能会抗议说:克勤禅师哪有说开悟是证阿赖耶识?好!那我们接着就再请 克勤禅师为我们开示:【古人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若证佛地,以八识转为四智,教家谓之改名不改体。……到第八识,亦谓之阿赖耶识,亦谓之含藏识,含藏一切善恶种子。】(《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8)“古人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如果修证到佛地,以前五识转成所作智、第六意识转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识转平等性智、第八识无垢识转大圆镜智,教门说为改名,但是不改变其心体。……第八识也称为阿赖耶识,也称为含藏识,含藏一切善恶种子的缘故。”

 

克勤禅师说:八识,到佛地只是改名不改体;也就是说,佛地的第八识称为无垢识,转识成为大圆镜智,仅是改名没有改变心体,与因地称为阿赖耶识是同一个心体。第八识称为阿赖耶识,又称为含藏识,因为含藏一切善恶种子,虽然含藏一切善恶种子称为阿赖耶识,但是第八识心体到了佛地还是同一个。而且“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也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法界都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所造作的。”因此 克勤禅师开悟所证的就是本来自性清净的阿赖耶识心体。三界中没有哪一类有情不是由其自心如来藏阿赖耶识所变生幻化,三界所有一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在第八识所生的十八界法中来来去去;因此,第八识阿赖识心体就是法界实相,就是众生的本来面目,第八识心体的法相就是本地风光。

 

一切生灭有为法,不能离开本来不生的第八识真如心体,所以 克勤禅师又说了:【于一现一切而普该,于一切现一而无刹不遍,同古同今契物契我。正体一如、非生非灭,……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夫如是则生未尝生,灭未尝灭,去未尝去,来未尝来,都卢是个如来藏体真如正性。】(《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4)“于一现一切法遍一切法而具有共同性,于一切现此一共同性无刹不遍,这个法古时今时皆相同、与物相合、与我相合。正法心体只有一相就是如如、非因缘所生、非可灭之法,生灭去来的五蕴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样的法界实相,就是生却未曾有生、灭未曾有灭,去也未曾有去、来也未曾有来,因为一切法都是这个如来藏心体的真如正性。”

 

克勤禅师说“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即是《楞严经》中 佛陀所说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因为阴界入诸法的生灭来去,都是如来藏心体借众缘变生幻化所显示的现象,没有任何一法是外于如来藏而有生灭来去可得。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心体,阴界入一切法都是由如来藏心体所变生幻化,所以说“于一现一切、于一切现一”;真如既然是如来藏心体的识性,这个如来藏识又遍于阴界入一切法,从实相来看一切法,你才可以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如来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所以阴界入一切法“生未曾有生、灭未曾有灭”,这才是般若实相的真实义。

 

琅琊阁的写手反对禅宗开悟就是证阿赖耶识,主张第八识与七转识互为因缘才能存在,万法唯识的“识”,指的是八个识,不是第八识自己独立变出万法;这样的主张不就是在反对 克勤禅师吗?反对 克勤禅师不就是在反对 佛陀所说的《华严经》《楞严经》《楞伽经》等大乘经典吗?琅琊阁们的主张完全不能符合 克勤禅师所说的,必须是如来藏遍一切所生之法,所以一切生灭来去诸法归于如来藏以后,你才可说“生未尝生、灭未尝灭”,也必须找到了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心体以后,你才能在一切法中证如来藏的真如性。琅琊阁的写手却坚持:真如不单纯归属于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否定阿赖耶识心体的不生不灭性,说不需要找到阿赖耶识就可以从五阴等生灭法中证真如;这样的主张,等于就是自创般若实相、自创真如。会有这么严重的邪见与见取见,检讨起来就是弃舍了真善知识,不肯依止真善知识 平实导师修学菩萨三贤位的胜解行明观法门,所以轻易地就违犯了菩萨戒十重罪,这才是所有琅琊阁朋党下堕的真正原因。

 

因此,要当菩萨,首先必须寻求善知识受菩萨戒而不违犯重戒;要当真实义菩萨,必须遵照菩萨戒的规范勤学大乘法正知见,以期能够如实了知一切法的真实相貌,也就是要早日满足十信,信受 佛陀在经中所说的中道第一义谛的法要,进入十住位来悟入自心如来藏。如果听闻善知识教导般若实相中道义理,不信受、不理解、不随顺,不能入于真实法中,那就不能成为真实菩萨了。

 

因此,信位菩萨要入于住位中,最重要的善缘与推力就是善知识,《华严经》中有很大的篇幅在阐述善知识的功德与重要性。说善知识能够养育守护菩萨的善根,不会去造作一切三恶道相应的恶业;说善知识是大师,能教化菩萨使得如实遵循菩萨戒的规范而来修学、对治调柔心性;说善知识是导师,能教化引导菩萨到达本来清净解脱的实相波罗蜜多法道。这样的善知识对信位入于住位的菩萨,以及从住位要历经行位、回向位,乃至超越胜解行三贤位要入于初地,是累积福慧依持力与作意力所不可或缺的善友力。也就是说,菩萨必须值遇这样的善知识,你才能在佛菩提道上受到养育守护、调柔心性、实证本来清净解脱的实相般若。但是,获得无为圣智真实证量的善知识,能成为大师导师,他必定早已解脱于生死、名闻利养、眷属等我与我所的系缚了,并且往往在家居多;就像《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诸多善知识是在家菩萨,信位还没有具足、乃至于说住位尚未实证般若的菩萨,很容易在著相的框架下就轻忽在家相的这个菩萨了。

 

所以,当这个善财童子拜见过在家的良医菩萨后,他遵循这个良医菩萨的推荐去拜见另一位在家的解脱长者菩萨,当他历经十二年的游行到了解脱长者所居住的国度,在那个国度四周普遍的推问寻求,好不容易才遇见了解脱长者菩萨;善财童子他五体投地礼拜以后,念着:【我得善利,见善知识。善知识者出兴世难,至其所难,得值遇难,得见知难,得亲近难,得共住难,得其意难,得随顺难。】(《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6)这意思就是说:“我善财童子得以见到善知识,真是获得广大的善利啊。因为善知识不会出现在世间大搞名闻利养的啊!所以要寻找到善知识的处所不是容易的事情,不容易找到善知识,那你就难以值遇会面;你不能值遇会面,你就难以见到而认识这位善知识;不能会面认识,你就难以亲近奉事供养善知识;你不能亲近奉事供养,你就没有因缘与善知识共住来求法学习;不能共住求法学习,也就难以得到善知识在法上的真正意旨;那你不能得到善知识在法上的真正意旨,你就无法获得善知识的随顺教诫。”

 

那善财童子历经十二年的时间参访解脱长者,到了解脱长者所居住的国度,还得四处的推问寻求;这表示什么呢?表示 佛陀住世时期,示现在家身的这个解脱长者菩萨,如果不是经由良医菩萨的推荐,他是没有任何名声在外的。那求法者想要听闻到、甚至于寻找到而值遇这样的善知识,是非常不容易的,除非你自己已经累积修集了诸多的善根,信根深厚、心性柔和、不著于表相,你才有因缘进一步认识乃至共住亲近求法,得到善知识所传授的正法意旨,你才能够得到大乘佛法所不可或缺的什么呢?智慧资粮啊!那你有了智慧资粮,你才能成就视听灵敏的这种领悟力,以这种聪慧的领悟能力来了解明白:何者是善说的法义,何者是恶说的法义;那这样你才有办法获得善知识在佛法真实义传授的随顺法教,也必须随顺于善知识的教授,你才能在佛法中获得真正的菩萨果。

 

琅琊阁们能够值遇善知识 平实导师,认识亲近求法,虽然他们参加精进禅三共住,但是由于善知识他太老婆了——老婆心切所给予的帮助,让他们太容易开悟了——但是他们却不能得到善知识在佛法中的真实意旨;因为信根不具足、邪见没有断除的缘故,对于善知识的教授教诫他们不能随顺,导致善根不能增长而败坏掉,退转于般若的实证而无恶不造。他们这些这样的一个现象,这个部分完全验证了 弥勒菩萨在大论中所说的:【由三因缘,正修行者精勤发趣空无有果。何等为三?一、由诸根未积集故。二、由教授不随顺故。三、由等持力微劣故。】(《瑜伽师地论》卷29)弥勒菩萨说:“由于三个因缘,在佛法中正修行的学人,你就算精进勤奋的发心往正修行的方向前去,也会扑个空无法获得清净的解脱果。哪三个因缘呢?第一个就是信根为首的善根没有累积修集的缘故,第二个就是善知识的教授不能随顺依教奉行,第三个就是摄心的定力非常微劣的缘故。”

 

弥勒菩萨所说的这三个项目,所有琅琊阁们,无论是版主、阁主、写手、匿名或者具名写文章与留言的,全都具足这三个不能得到佛法解脱果的因缘。平实导师所传授的无相忆佛拜佛——动中功夫的锻炼,就是要让学人有足以摄心、观行、参禅的等持力;而要锻炼动中功夫获得基本的未到地定等持力,你得要降伏贪欲盖、瞋恚盖、疑盖、睡眠盖与掉悔盖等五盖,你必须要有真正降伏五盖的过程,才能锻炼出动中功夫的等持力。琅琊阁们不乐意忆佛拜佛,当然没有落实降伏五盖的功课,所以等持力非常微劣,这也是对于善知识的这种教授不随顺的部分。最严重的项目就是第一项,对三宝的信根没有累积修集。他们所推崇的是不归依三宝、不受菩萨戒的学术研究学者,把学术研究的文献学当作最高的遵循依据,不认同大乘法中诸多唯识经典是 佛陀所说的无上法宝,这就是没有积集善根的具体现象。

 

所以,善财童子与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是:法与善知识都没有问题,问题完全出在于学人自己信根不能积集,善知识的教授不能随顺,心散乱导致摄心的等持力微弱,不能得到佛法的果德,甚至于退转而无恶不造。学人要在这里引以为鉴,早日让自己累积修集对三宝的善根、随顺善知识的教授教诫、锻炼强盛的等持力,于佛法中正修行,终能得果而不退转。

那我们今天这个单元,就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佛教资讯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