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仔细观察,该碑宽1米多、厚约35厘米。碑刻正面碑首有用隶书书写的“新修衔草寺记”六个大字。
从碑文看,衔草寺后来颓废,一直到元代的至元十三年,灵岩寺的退休长老复公禅师经常游历到此,恋恋不舍,就想终老在这里,便希望徒弟思浩遂其所愿,复建该寺。
思浩为了成就师傅愿望,便大兴土木用了七年时间才建成,但其师傅复公禅师已经不在了。
元代初期的衔草寺,规模很宏伟
“你们再看看后面的碑文,介绍了复公和思浩的个人情况。”长清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刘斌说,文中“复公赵州人,年十二出家,法名曰广复,业专而心赵、齐、鲁之开,识与不识者皆能道其名。”介绍了复公是赵州人,12岁就出家了。他专心钻研佛法,在赵、齐、鲁三地,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而“思浩,通州人,以纯谨甚为人”一句,则说明了思浩是通州人。
刘斌介绍说,碑文最后落款为“至元十九年岁次壬午”,说明该碑刻是在衔草寺重修建成之后就立上了,属于元代初期。
“石碑背面的文字,说明了当时衔草寺的规模很大很宏伟。”刘斌告诉记者,这块元代石碑很珍贵,它以前是倒在地下的,上面只有一层浮土,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块石碑,不久前才把它立了起来。
1500多年前,古印度高僧创建了衔草寺
“衔草寺这块元代石碑的发现,对于研究衔草寺的历史演变又多了一件实物证据,很珍贵!”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王晶对记者说。资料记载,衔草寺的创建者求那跋摩424年渡海来到广州,宣讲佛法。元嘉十年(433年)前后,他来到泰山山脉的“人头山”,开始建造衔草寺。
“与正式将佛教传入山东地区的佛教领袖朗公法师创建朗公寺和灵岩寺(前秦苻坚皇始元年)相比,衔草寺只晚了80年左右。它不仅是济南地区早期开创的佛教寺院道场之一,也是济南地区唯一一处由古印度高僧创立的佛教道场。”王晶介绍说。
关于衔草寺名字的由来,如今在衔草寺遗址主事的释昌如法师介绍说,当地百姓代代相传,大约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寺庙创建时,有小鸟衔来草木等物援助,为了纪念瑞鸟相助,寺院建成后便取名“衔草寺”。
另一种说法是,寺庙创建时,山中几乎没有道路可走,僧人和当地民众像小鸟衔草筑巢一样,把一块块砖石搬来,历尽千辛万苦,用了上百年时间才建成寺院,所以命名为“衔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