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大会观点】宗学法师:“平常心是道”与人类和平

2018-11-02 浏览次数:409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编者按:2018年10月29日-31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在福建莆田隆重召开。九华山大觉禅寺住持宗学法师在大会作《“平常心是道”与人类和平》的主题发言,以下为主要内容:

  宗教的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宗教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平相处,直接影响到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刻的和平思想与和平精神,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一直是稳定社会人心的重要力量。

  中国古代也曾信仰天神,春秋时期的老子,用道的概念代替了上帝、天神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这是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中是一个性的变化。摆脱了宗教或神化的束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世界的起源。

  “道”在中国文化中日益具有特殊意义,甚至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明道、行道、传道,成为中国人的理想与追求。这是一个信仰寻找理性支持的过程,这种寻找培养了中国人独特的理性精神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在慧能大师“心即是佛”思想的基础上,八世纪末马祖道一禅师首次明确提出“平常心是道”的思想,马祖道一禅师南泉普愿禅师,是弘扬“平常心是道”思想最为重要的人物。

  “平常心是道”是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后产生的一个新命题,是佛教中国化标志性的体现。凝聚了一千多年佛教中国化的思想精华。“平常心是道”的精神,有助于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不仅在个体层面求得心灵的宁静,也将在群体层面制止和消除暴力,推动群体之间的和平共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平常心”含义深广,将佛教出世入世的理论与实践浓缩其中。从维护人类和平来看,“平常心”至少包括了和平之心、平等之心、慈悲之心。

  佛教的和平之心,具有宽厚的兼容精神。佛教从古印度诞生,传播到亚洲,仍至世界各国,总是能够与当地原有的民族文化和宗教进行和平对话,深入交流,兼容并蓄,形成本土化的佛教形态。西方诸多宗教在历史传播过程中都曾暴发过大规模战争,而佛教的发展,总是以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处理危机。

  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从这个意义上,众生一律平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初,就是基于当时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倡导众生平等。以平等心处理社会关系,有效地避免矛盾。平等心才能建立互信与合作,维护和平的社会秩序。

  慈悲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深层力量,体现了佛教博大、平等、无私的精神。和平系于人心,菩萨利他行为的慈悲精神,能够唤醒人类心灵深处的大爱,化解仇恨,和谐共处。

  平常心不是简单的心灵平静,而是建立在悟性的基础上,超越二元对立的般若智慧。平常心是在一切环境中不起分别执着(一相三昧),在一切行为中不起分别执着(一行三昧),宽厚包容,坦然面对一切的大智大勇。

  西方文化的理性主义和重知主义,促进了科技的高度发展。但过度理性思维产生了思想僵化,以及知识日益碎片化的弊端。造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冷漠,也失去心灵上的安宁与自由。

  佛教强调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认为世间万物相依相待而有,日趋陷入僵化的理性,呼唤一个整体性的世界观,以化解精神危机。“平常心是道”的智慧,可以为我们时代带来全新的启迪。

  “平常心是道”是中国佛教尤其是中国禅宗的思想精华,是人类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归宿,包含了和平、平等与慈悲的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心理基础,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弘扬并践行“平常心是道”的普世价值,有助于人类精神境界的提升与世界的持久和平!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佛教资讯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