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菩萨信仰与名山建设”座谈会在浙江佛学院举行

2018-10-24 浏览次数:236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2018年10月16日下午,由浙江佛学院与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合办的“菩萨信仰与名山建设”座谈会在浙江佛学院知行楼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儒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建欣,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颂教授等应邀出席。雪窦山资圣寺监院永平法师,浙江佛学院副教务长法光法师,浙江佛学院相关法师与研究生,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员及奉化区委统战部相关领导等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座谈会由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主持。

魏道儒研究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和建议。他说,首先要弄懂什么叫名山?名山是怎么来的?中国佛教名山从最初形成到最后多个捆绑在一起,有一个悠久的历史进程,其间的原因也很复杂。他以五台山的发展历程为例,说明一座名山成就需要漫长的历史积淀和复杂的促成因素。又简单梳理了四大名山的历史发展脉络,指出雪窦山成为名山在历史上早于普陀山和九华山,在时间上排在第三位。魏老师还指出,名山信仰与菩萨信仰的挂钩反映了中国佛教的特色。在中国,名山和菩萨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的佛教新圣地,并具有世界意义,形成强大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雪窦山的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定能有所作为。现在雪窦山是名山已经得到公认,无须再讨论,现在要考虑的是雪窦山成为第五大名山以后要做什么工作。魏道儒教授建议编写山志。他说,名山的成就与山志的完成有很大关系,所以建议先完成一部“佛教第五大名山志”,再撰写一套《五大名山志》,在历史文献方面完成雪窦山与四大名山的挂钩。

李建欣研究员在发言中强调,中国佛教来自于印度,但有着自身特点并自成体系。佛教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极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资源。李建欣研究员讲道,现在印度、泰国等国都在大力扶持佛教文化资源,面临这种格局,港澳台与大陆的佛教有必要团结在中国佛教旗帜下,继承太虚法师的遗志,把统一的中国佛教打出来,在世界上展现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佛教体系。他还讲道,菩萨文化可以视为中国佛教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从教理、教义、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整合。而名山文化就是一种表现形态,是菩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印度本没有名山崇拜的传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佛教神圣空间也由印度移向中国。佛教传到中国,由四大名山扩大到五大名山,从四大菩萨扩大到五大菩萨,这来自中国文化独有的悠久传统。雪窦山要与其他名山联手,共同努力打造中国佛教,并传播到全世界,影响全世界。我们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在连接大陆与港澳台、连接汉藏地区、走向世界等事业中,把中国文化和佛教的魅力彰显出来。

王颂教授对雪窦山和浙江佛学院的各项成就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应该珍惜高起点的条件,做长远的事业。王教授围绕佛学院教育理念和未来发展等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要认识到受日本影响而形成的中国近代佛教教育的利弊。现在应该把佛教纳入大国学的概念里,在法师培养方面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贯通,佛学院可以多请一些社会上的教师进行中国哲学、中国思想、中国历史等方面的教学;其次,强调文化本土化,并不否定国际化。当代佛教人才要对西方有所了解,同时也要注重现代化。所以佛学院在培养方面应该加入西方文化、西方哲学的了解,增加文化内蕴。同时还要努力建设现代弘法学,适当地了解心理学、社会学、传媒学一些新的动向。

永平法师向大家介绍了雪窦山名山建设的相关情况。他说,目前雪窦山整体的名山建设,在硬件建设方面,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趋向完善当中。硬件有了一个程度之后,需要从软实力这一块进行提升,如何推动弥勒信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需要一个沉淀。现在正在努力从多个方面将寺院发展、文化发展整合起来,努力弘扬出去,逐渐形成雪窦山的特色。

法光法师在发言中说,菩萨信仰和名山建设是佛学院以及雪窦山整个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学院的角度来看,目前面临有两个问题。一是专业特色的问题。在全国汉传佛教的30余所佛学院中,浙江佛学院要挖掘自身特色,发挥弥勒信仰的资源优势;二是名山建设中的国际化问题。弥勒文化的挖掘和弘扬,要往国际视野上去努力。法光法师还提到一些相关的具体规划,比如《五大名山志》的撰写、弥勒相关经典的整理和出版、《弥勒菩萨感应录》的收集、国内外弥勒研究学术成果的集结等。

传静法师从来世和现世两个方面对弥勒信仰进行了阐释。第一,来世方面。弥勒信仰中有弥勒净土思想,而且在古代相当流行,具有很大的竞争力。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逐渐消沉。现在建设五大名山和弥勒文化,应该对弥勒净土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并发扬出来;第二,现世方面。弥勒具有很强的人间性,特别是布袋弥勒,表现出包容、欢喜的特征,跟现实生活非常贴近,可以从这方面进行挖掘,指导人间的生活。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景天星博士谈了自己关于名山建设的想法。他说道,雪窦山的名山建设不能独立发展,应该和四大名山捆绑在一起,只有捆绑才能有发展。以前四大名山的形成都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程,雪窦山从2013年提出实质性的名山建设,短短的5年的时间有这样的成就,可以说是五大名山史上的壮举。他还提到浙江地区重视文化、重视知识、重视佛教文化,对佛教文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很大,这一点让人印象深刻,也值得学习和发扬。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博士生谢志斌从五大菩萨体系和名山建设两个方面作了发言。首先他从四个方面阐释了从四大菩萨向五大菩萨体系发展的意义:第一,五大菩萨体系的形成是菩萨信仰的进一步本土化,更加适应中国人的情怀和诉求;第二,是菩萨信仰的进一步现代化。弥勒信仰彰显人性,重视人间,更具现代意义;第三,是菩萨信仰的进一步国际化。弥勒作为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深受西方人喜爱,五大菩萨体系利于佛教对外发展;第四,是菩萨信仰的进一步体系化。弥勒的进入,弥补了四大菩萨体系神性弥漫、体系松散、功能趋同、结构失衡等弱点,完成菩萨信仰体系的完善。谢志斌还从弥勒信仰的推广、中华文化的复兴、民众精神生活的丰富、当地经济的发展、各区域间佛教的交流等五个方面谈了关于名山建设的意义。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兼职副研究员孙绪会对雪窦山和佛学院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善用自力。要认清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找出自己的特点;第二,学会借力。将周边资源做合理优化配置,丰富自身的实力体系,广泛联系学界、政界、教界;第三,精准发力。在进一步的名山建设中应该抓住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选准路径,把握重点,理清问题。在平台整合、宣传推广、教育管理、僧才培养、公益慈善、文化挖掘等六方面的工作中要加大力度。她还说,雪窦山需依托自身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借助“海上丝绸之路”的平台,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承担起“东南佛国”的责任与担当。

李利安教授对每位发言都作了回应,除了表达赞叹外,对相关问题还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并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最后他对整个座谈会进行了总结。李教授说,在整个古代世界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印度在前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在后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就意味着中国不仅仅在接受佛教,也在发展佛教,并成为不断向外传播佛教的国家。佛教是中华文化园地里最具有普世性的一种文化,是中国最有向外传播潜力并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的资源。佛教文化当中很多具有魅力的文化理念,其实是今天整个人类所需求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要有勇敢走向世界的决心。关于五大菩萨和名山建设,李教授指出,菩萨信仰与名山结合的历史,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发展线索也非常分明。我们梳理雪窦山上千年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地位及其深远影响,对雪窦山进行一个历史的定位,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名山建设中应该积极与其他四大名山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解释与宣传五大菩萨与五大名山的概念。关于弥勒信仰,李教授谈到,弥勒信仰突出了来世和现世两个方面的人性诉求,抓住了面对生命现象、探索生命奥秘、解决生命困惑的最主要方向。但弥勒信仰在历史上也遭遇到很多挤压,大肚弥勒的形象,就是面对外部压力而勇敢地开辟出来的一条新路径,这个新路径就是回到人间。现在弥勒信仰和雪窦山的建设,要防止已经在民间形成的四大名山信仰中的单一化祈求的现象,应彰显弥勒的智慧以及包容、开朗、亲和等品质和面对当下生活的勇气。最后李教授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对雪窦山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座每一个人都应该趁着这个历史时机,好好成就一番,在每日的进步中,和雪窦山文化建设以及中华文化的复兴融为一体,成就一个全新的生命境界与全新的佛教文化历史。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