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辞世享年99岁 最自豪以名字命名小行星

2018-07-18 浏览次数:351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佛宝网讯 据浙江在线(记者 王湛 通讯员 马雯欣)报道,昨天,田家炳基金会官方网站发布《田家炳博士讣告》:备受尊敬的田家炳博士,于今天上午安详辞世,享年99岁。

随后,浙江大学官方微博也发文悼念:自20世纪80年始捐助教育事业以来,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感谢您为浙大西溪校区捐赠田家炳书院!先生一路走好!

田家炳书院位于浙大西溪校区,也就是杭州人眼中的“老杭大”。进入校园后不远,右边一幢端庄古朴的建筑,就是田家炳书院了。这栋楼是学生们上课、自习最常去的地方。伴随了一届届浙大学子的青春,很多时候,学生们相约自习,都会说:去田家炳吧!这个名字、这栋楼,与浙大校园,早已融为一体。

昨天,知悉田家炳先生辞世,许多浙大校友都发了怀念文章。

通过一幢教学楼 浙大学子记住了他的名字

“田家炳书院是我的大学时代的主教学楼,上大课、夜自习几乎都在那里。据说,在亚洲金融风暴后,田家炳先生在83岁高龄时把居住了38年的价值过亿元的别墅以5600万元的价格出售,自己住到了几十平方米的公寓里,目的只是为了兑现对内地教育的捐赠承诺。他不是香港最大的富豪,但浙大学子通过一幢教学楼的名字记住了他。”昨天,在得知田家炳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浙大校友“一方”发朋友圈说。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田家炳书院,是学生们上课、自习最常去的地方。这栋楼伴随了一届届浙大学子的青春,很多时候,学生们相约自习,都会说:去田家炳吧!这个名字、这栋楼,与浙大校园,早已融为一体。

浙大汉语言文学大二的学生小马,傍晚得知消息的时候,正好在田家炳书院准备第二天的期末考试。“有点空落落的感觉,我觉得这幢楼象征着先生的奉献精神,之前有看过资料,田先生说用田家炳冠名捐建的学校和建筑,是为了更好地激励自己,认真办教育,无愧于心。”

其实,很多浙大新生,起初都很奇怪这幢教学楼的名字。“在这幢楼里上课和自修数年,快毕业才知道,这是一个人的名字。”浙大新闻系的毕业生小陈说,“感谢先生,在西溪校区四年,学习生活谈恋爱,每天都在这座楼前走过。”

“看到田家炳先生去世的消息,我们非常悲痛,田先生为中国教育捐助了很多的学校和建筑。我以前在浙大西溪校区的田家炳书院上课,每当看到田家炳书院这几个大字,内心充满了对田先生的敬仰,我们要铭记田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爱,积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不辜负他老人家对中国教育的热忱和希望!”浙江大学教授苏德矿说。

书院由田家炳先生 捐资800万元建造

在田家炳书院内部,有一则建筑背景介绍:

“……承蒙香港爱国人士田家炳先生慨然捐资八百万元人民币,襄建书院。一九九七年百年校庆之日奠基,一九九九年落成。书院位于本校西溪校区,主楼高八层,一万二千平方米,画栋飞云,层檐耸翠,端庄古朴,典雅明丽,融民族风格与现代气派于一体。”

介绍上同时写着:“书院之兴建,将以兼容并包为方针,以化育人才为指归,切磋学术,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激扬精神,诚为莘莘学子进德修业之宇也。田家炳先生籍广东大埔,家学渊源,书香世第,赤子丹心,志存高远。先生多年来斥资数亿人民币,兴办与资助教育、文化、科技、慈善事业。先生之举,乃一腔爱国热忱使然。重教兴学,百年大业;敦品励行,作人为先。先生铭标星座,功在后世,履仁积德,泽被神州。我校为彰盛德,特将田先生令名颜诸书院。以期楷模当代,策励来兹。”

致力于教育慈善事业 源于童年经历

田家炳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逐步奠定了香港“皮革大王”的地位,曾任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亲自在白金汉宫授予其M.B.E勋章;数十所大学院校授予其荣誉博士、院士、教授等荣衔;国内70余市授予其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

据统计,中国共有300余所大中小学,都受过田家炳先生的捐赠。论数量,田家炳不是捐钱最多的,但是论比例,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的,在中国只有一个人,就是田家炳。

田家炳的捐助事业,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2年,他捐出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1984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自己成为职业慈善家。

为什么对捐助教育情有独钟?田家炳先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16岁时父亲就去世,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我刚刚读到初二,就只能忍痛辍学,接手父亲的砖瓦窑生意。小时候没读多少书,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后来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走过欧洲一些国家,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的素质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发达。

虽然在全国各地捐了那么多学校,但在媒体上却找不到一篇关于田家炳的专访,为什么会如此低调?

“我只是做我自己该做的事,用不着大张旗鼓吧。我不是想用钱来换取任何名誉,只想自己开心、社会有益。”之前,田家炳曾在200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而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专访。

他获得了无数个头衔或称号,最让他开心和看重的,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那是天文学家们艰苦探索的成果,却用上了我的名字。据说这是中国第5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这应该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荣耀了。”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佛教资讯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