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普觉论坛精彩首日--东西方专家学者解读生死轮回与生死自在

2018-06-11 浏览次数:43449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生命教育之终极关怀》高端交流大会活动现场

佛宝网广州讯(记者 觉明报道) 2018年6月9日,在大佛寺普觉楼,《生命教育之终极关怀》高端交流大会主题发言正式开始,东西方的专家和学者带着共同的目标:生死轮回、生死自在、终极关怀、悲心践行,在不同的领域擦出智慧的火花,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生死问题,如何在活着的时候研习生与死,进而超越生死,做到生死自在。当日晚上还举行了“禅武医之夜”,由德建法师带领大家练习嵩山内养功法。
六月九日上午,围绕“生死轮回”这一主题,各方专家分享了各自领域的践行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
美国天普大学宗教研究所哲学博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华大学宗教研究所、生死学系专任教授慧开法师,从解读“生老病死”的自然机制与奥秘开始,探讨了“死亡”与“新生”的玄机,提出一期生命的落幕——善终,分享了“求往生”是生命永续的具体实践,意味着真正超克死亡。从现代医疗科技的两难困境与“安乐死”迷思,展望了现代医疗护理面对“生命”与“死亡”的未来开展。
加利福利亚大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Jacqueline Stone,以对死亡时间的反思为切入点,对佛教中的死亡管理为主题,讨论了在中世纪的日本,在净土宗对生的渴望影响下,正念对死亡的理念是如何占据一席之地以及如何塑造出这种对待死亡的文化态度,并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宗教协会理事、中国西藏文化发展与保护协会理事桑吉扎西,从没有谁能够绕过生与死的因缘开始,引入了佛教的生命关怀,生命不独属于人类,甚至生物。从一部有关于西藏丧葬习俗的影片,直观而又深刻的揭示了人的灵魂观直接影响了人的生活方式,体验了佛教的生命关怀。
哥伦比亚大学讲师和博士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福布莱特奖学金赞助学者Miriam Chusid,从日本中世界阎魔殿的建筑开始,探索阎魔作为偶像和中央崇拜对象的描写和功能,其与地藏菩萨的关联,引发对来生的重新思考,以及主张阎魔能够在佛陀净土出生,并且作为偶像可以重新塑造作为救世主的形象。
亚洲协会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约翰H福斯特大学传统亚洲艺术馆长、耶鲁大学出版社编辑和资助者Adriana Proser,带来了一系列东亚关于地狱的艺术。从对十殿阎罗的描述,到对奪衣婆的刻画,分析了其中的多种意象元素,揭示了其与其他亚洲佛教地狱领域中受到的惩罚截然不同背后,独特意象产生的因由是佛教文化、流行文化及当下实践的共同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技术顾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主任王海波,从现代医学顶尖的标志性技术器官移植开始,提出“公平”这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古老的道德命题,从一系列道德两难选择问题,揭示了生死权利的抉择,触到了社会灵魂的最深处。器官捐献的过程,一边连着死,一边连着生,从科学、文化、社会、经济、伦理等层面更加深刻地理解、探讨和正视死亡,而对死亡的探讨,正是为了了解生的意义。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Komei Sakai,从“暴尸野外”主题开始,从日本武器装甲装饰的变化,从装饰中的头骨和墓葬,揭示了武士对死亡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对祭祀活动的编纂。通过对现存的武器和盔甲的研究,单方面介绍武士关于生命、死亡和重生的观点。

慧开法师

Jacqueline Stone博士

桑吉扎西(全柏音)副秘书长

会场花絮

Miriam Chusid博士

Adriana Proser博士

王海波主任

Komei Sakai博士

主持人刘翔宇和王鑫成

现场

专心听讲
下午,则进入的生死自在这一议题。


胡宜安教授
广州大学生死学教授胡宜安,从现代人的生命困境开始,探讨其根源在于对生与死“二项分离”,致使生不充分、死不充分从而带着生之执念与死之恐惧走向生命终点。提出现代人摆脱生死困境的不二法门:自然心、平常心、自由心、自觉心,即学会以自在心对待生死,方能证的人生真谛,达到生之灿烂与死之静美的生命自在境界。


耀智法师

Ng Zhiru博士
亚利桑那大学博士、2010佛教杰出女性奖获得者、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Ng Zhiru,从一套公元八世纪左右创作的朝廷殡葬悼词对当时的人们特别是精英女性们为她们临终或已故的家庭成员缝制地藏菩萨像的行为的记录开始,从佛教图案的刺绣,推断唐代地藏崇拜传播的推动力,揭示了唐代死亡及超度中朝廷对于女性敬神的支持以及朝廷支持的儒家孝道在地藏祭礼传播中的作用。


Jessey Choo教授
罗格斯大学教授、普林斯顿博士Jessey Choo,介绍了墓志铭,并从一个唐代墓志铭的故事开始,研究了如何理解和解释尸体恐惧症以及研究死者所爱之人在墓碑上写下关于死者甚至他们自己的难堪信息的潜在动机,梳理了活着的人和死去的心爱之人的关系,并支持了中世纪纪念文化的案例研究。


Mariko Namba Walter女士
哈佛大学Mariko Namba Walter,从东亚尤其是前现代的日本,将物品置于雕像内的普遍佛教传统的现象开始,阐述这些由临近自己或家人死亡的女性所定制的雕像纳入品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探讨一些例如遗物、身体、子宫和内外的佛教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孕育了东亚佛教里这总佛像内放置物品的传统。


Billy Ernest Brewster先生
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Billy Ernest Brewster,从玄奘,一位学识渊博的和尚在丝绸之路的旅途中探索死亡和生命力的教义开始,探讨了玄奘对于佛学两个核心即无我以及再生的探索。从哲学的角度切入支持玄奘的佛教无我理论,即认为人可以在死后改变自己从而在来生变得更好。


Sangyop Lee硕士
斯坦福大学博士候选人、汉城大学硕士Sangyop Lee,从神不灭论开始,探讨了汉传佛教对此教义的多种诠释,并且是如何利用它们来探讨轮回的过程、人类生命状态的起源、佛教的解脱之路、佛教修行的意义和人类的究竟本质等理论。




专心听讲
6月9日晚上,主办方举行了“禅武医之夜”,由德建法师带领大家练习嵩山内养功法。


表演“罗汉护身捶”

德建法师发言

德建法师带领大家练习嵩山内养功法



专心听讲

合影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