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办2018年觉群人生讲坛第三期——“舒缓医疗与安宁伴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教授陆钦池担纲主讲

上海玉佛禅寺2018年觉群人生讲坛第三期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上海玉佛寺)

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教授陆钦池主讲(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上海玉佛寺)

数百名观众聆听讲座(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上海玉佛寺)

讲座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上海玉佛寺)
5月26日,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办2018年觉群人生讲坛第三期——“舒缓医疗与安宁伴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教授陆钦池担纲主讲人。
在讲座上,陆医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临终关怀”的发展历史,其中重点介绍了现代第一所安宁疗护医院的创始者——桑德丝女士。她提出了关于临终关怀的新概念——全方位疼痛,包括了病患的身体、情绪、社交以及精神因素,将个人和他的家人、朋友全部纳入关怀体系,催生了现代临终关怀理念,即缓和疗法。
“缓和医疗不等于安乐死,前者强调‘关怀’,后者关注‘死亡’。”陆医师指出安宁疗护的理念是维护生命,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其主要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灵性四个方面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实现身体平安、心理平安与思想平安,例如:在临终前引导患者向生命中关爱他的人“道谢”;向过去不能原谅的人“道歉”;向家属亲友一一“道别”。
讲座现场,陆医师以一则实际案例引发听众关于“生死抉择”的思考。面对患者病前的期望和家属出于伦理和情感的坚持,我们可以怎么做?
为此陆医师讲解了一种可行措施——“生前预嘱”。它允许人们在健康清醒时通过简单问答,自主决定自己临终时的所有事务,诸如要不要心脏复苏、要不要插气管等等。
讲座的最后,陆医师表示“安宁疗护”的春天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