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社会学视角探讨人间佛教 首届人间佛教社会学论坛举行

2018-05-24 浏览次数:75401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首届人间佛教社会学论坛

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

圣凯法师

程恭让教授主持

段玉明教授

李建欣



何蓉



佛宝网上海讯 首届人间佛教社会学论坛5月19、20日在上海星云文教馆举行。论坛由财团法人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学会宗教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二十余名学者参与讨论。
此次论坛以人间佛教的社会学研究为主题,与会学者相继进行论文发表并就核心议题展开学术讨论,在聚焦论坛主题的同时亦有所发散,形成了本次论坛的主要研究问题与问题意识。
佛陀本怀 深入了解探讨
在理论层面,与会学者共同关注了人间佛教的神圣性和社会性问题。神圣作为信仰的核心,是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亦是本次论坛讨论的重点。与会学者认为,人间佛教的神圣性,在仪式变迁和进入社会层面,与传统佛教有所不同。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观将关系重新带进自我,构成一种确定而神圣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组织,成为中华文化、社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李向平教授认为,在制度建构神圣当中,星云大师的个人神圣性与制度神圣性产生有效互动,个体神圣性得以有效展开。一个作为制度的、团体的、组织的人间佛教,与作为个体神圣性的比较,不仅能跳出马克斯.韦伯的相关讨论框架,亦能重新检视自太虚大师至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发展历程;人间佛教的神圣性和社会性,既是佛陀本怀,也是星云大师思想,既是制度神圣,也是个人神圣。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暨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让教授则认为,神圣性概念的解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但佛教思想不一不异的“不二思想”,不存在神圣与世俗对立的问题,对于相关概念的运用应当充分了解并审慎使用。
在现实议题的讨论中,学者们的关注点聚焦于佛教的现代化转型,尤其是佛光山人间佛教在其中的意义与作用。佛教现代化的根本是理念的现代化,这是与会学者的共识性论断。但佛教如何现代化,人间佛教应当何处去,却成为见仁见智的研究议题。程恭让指出,当今的佛教研究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特别是佛教现代化议题,教理教义、思想经典都完全可以成为佛教社会研究的来源,佛教的现实问题也能作为佛教研究的问题意识来源。
与会学者同时针对当前中国佛教的“空间内卷化”现象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很赞同妙凡法师提出的“出世的思想”不是“物质化的空间”的概念,而是在生活中精神的解脱、放下,如《金刚经》:在五欲六尘之中,生起无住生心的解脱观。
研究议题 理论现实兼具
此外,在不同研究的方法取向上,与会学者讨论了人间佛教研究的多元进路,并提出了融和的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教授在闭幕礼指出,佛教研究乃至宗教研究的人文取向,与学科发展及其制度设置有关。宗教学仍不成熟,需要各学科互相认同,共同参与;改变宗教学的学科地位对宗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程恭让认为,人间佛教研究应当实现知识整合和学科整合,回归经典正是保证人间佛教神圣性的方面,对经典的诠释也必须有合适的方法。正如“依法不依人”,对经典再诠释即是佛教开放性的传统。
与会学者围绕社会学视角下的人间佛教,发表了各自的论文,并展开了热烈的评议与讨论。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指出,神圣性的定义必须符合佛教的本质,如:缘起中道。佛性平等彰显“觉”在生活中修行的重要。戒律具备安内攘外的精神,安内即达到团体的安定与伦理次序,攘外即对外连接社会、弘扬佛法。这也是佛教从戒律面必需走向制度面向的一种体现。
与会学者为论坛奉上了精采的学术盛宴,不同角度的讨论,共同构成了当前人间佛教社会学研究的新鲜话题与学术关注。这反映出佛教社会学研究的公共特质与学术空间,也体现了佛光山人间佛教对于人间佛教社会研究的密切关注。【人间社记者 郭珵上海报导】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