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四川讯 时值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成都文殊院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共同开启了“生命传播.SSGF”成都—汶川媒介实践系列活动。5月8日上午,“洞察生命.观照自我”雅集在文殊院香园福慧厅举行,文殊院座元智海法师与北大师生亲切交流生命的意义,探讨人的意识、思维等的开放性,自我对他人和世界关爱的重要性。
2018年5月8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中心发起,联合成都文殊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建筑报、筑梦高科、爱德基金会等单位,在文殊院香园福慧厅举行了一次主题为:“洞察生命.关照自我”的交流活动。文殊院座元智海法师亲切地接待了北大师生及相关专家一行,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分享交流
分享交流之后,同行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水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刘俊琪先生,向文殊院赠送了精心创作的观音菩萨画像。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向文殊院赠送了最新出版的《生命传播:自我.赋权.智慧》一书。
《生命传播:自我.赋权.智慧》一书
北大师生首先对文殊院这座千年古刹进行了寺院巡礼。巡礼完毕之后,在文殊院香园福慧厅,交流分享雅集开始。现场诸位纷纷拈起毛笔,以深厚的书法造诣题字落款,以表现自己对活动主题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祝愿。
会议正式开始之前,参会嘉宾为本次活动题字留念
随后,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曾志教授致开场欢迎辞。
智海法师做主题发言:文殊院是我们的心灵家园,心灵家园不是某一个生命或某一些生命的心灵家园,而是所有生命的心灵家园。佛陀最初出家的原因,就是因为看到了生命的局限性,要如何去突破生老病死的局限,当他参访了印度所有的文化传播形态,便明白生命要突破局限便要入得实相。这个实相它不属于任何教派,而是属于我们生命的本身所有。所有的生命都要认识到生命的真谛,每个生命都是带着使命而来,每个生命都有着远大的使命。生命在传播文化,我们要以生命感动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用使命去传播,这是最诚恳的发心。我们在各行各业都在传播生命的正能量,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探索,用自己的生命全面深度地去投入、来传播生命的正能量。非常感谢诸位的传播使命。
筑梦高科总经理孙军先生分享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专注当下的事情,排除妄想杂念,达到一种“空”的状态。
新华社高级记者汤计先生说:生命周而复始,在这个传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每一个人都心存善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命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生命的厚度、生命的价值,其实也就是真的做了多少有益于人民、社会、国家的实事。
敦和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助理熊敏华女士,谈到了这次参与活动和在交流雅集上心中涌现的感慨,表达了对这次活动的期望——这是一场回溯,其实也是一个开始,通过这个活动,生命的力量朝向更光明、更温暖的方向,将传播带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爱德基金会副秘书长凌春香女士一直埋头于公益慈善工作,从来无暇深思这些工作背后的深邃生命含义。通过这次活动,她感受到了生命维度的工作意义。生命是如此短暂而脆弱,但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能够为生命注入新的力量。
中国建设报战略与国际合作部主任田子超先生认为,当今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悲悯、同情在人的成长过程无比重要。人在这个时代如何自处,何以实现自身生命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回顾传统文化经典,需要更多的正念与善念。
随后,同行的陈健、周丽、曾倩文等与会嘉宾及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同学们,也热烈地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大家各自表达了对“生命传播”这一议题的理解。
在《生命传播:自我.赋权.智慧》一书中,提出“生命传播”有几个关键词,“自我”“赋权”“智慧”。“自我”便是:我是谁?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这属于哲学或宗教领域需要探讨与回答的命题。当每一个人开始思考“我是谁”的时候,给传播学研究也带来了深刻的意义,我们该怎样将生命意义化?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要懂得裸露出个体生命的底色。“赋权”:赋权即是对自我生命本身担负起责任。独自面对自己,去关注生命本身,生命是有意识的,有情感的,有灵性的,因此,对于生命的探讨就需要“智慧”,用一种关注内在精神的东方智慧,去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生命传播的意义就在于,要让生命如夏花般绚烂,让人诗意地栖居,让你我觉知到裸露的生命底色,让你我找到回家的路。
最后,智海法师表达对北大师生们所寄予厚望与祝福,再次书写墨宝赠予北大师生,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