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被载入吉尼斯的雍和宫弥勒大佛是迁移来的!

2018-04-18 浏览次数:30693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雍和宫的木雕弥勒大佛,其中心是由一根完整的白檀木雕刻而成。大佛在万福阁内,此阁全木结构,高23米,飞檐三重,列拱交构,左右有配阁,并以飞廊相连,宛若瑶台琼阁。

万福阁飞廊(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绘画作者:李立祥)

雍和胜境(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从景山搬到雍和宫的“大佛楼”
讲到我国雕凿的大佛造像,就会让人联想到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四川乐山等地雕凿的大佛。还有承德普宁寺供奉的千手千眼观世音木雕像,高22米,它是由六根檀木拼接而成的。而雍和宫的木雕弥勒大佛,其中心是由一根完整的白檀木雕刻而成。大佛在万福阁内,此阁全木结构,高23米,飞檐三重,列拱交构,左右有配阁,并以飞廊相连,宛若瑶台琼阁。供奉于阁内的木雕弥勒大佛,地面以上高18米,地下埋有8米,巍然矗立在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其头部直顶最上层阁楼的藻井。当年给佛像做一件大袍就用去黄缎1100米,万福阁也由此得名“大佛楼”。
景山寿皇殿偏离中轴线
万福阁移建于清乾隆十三年至十四年间(1748年-1749年),是由景山寿皇殿移建而来的。
在明清两代,寿皇殿是作为供奉先帝影像、进行祭祀活动以及皇帝辞世后停放灵柩的殿堂。景山寿皇殿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史料载:这年“建寿皇殿及左毓秀馆,右育芳亭,后万福阁,其上臻福堂,永禧阁,其下聚仙室,延宁阁,集仙室。”但寿皇殿的位置偏离了中轴线,在中轴线东十多米,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景山全图上,可以看到明代寿皇殿的建筑群落。《春明梦余录》载:“万福阁牌、下臻禄堂牌、永康阁牌,下聚仙室牌、延宁阁牌、下集仙室牌,以上万历三十年(1602年)闰二月初八日添盖牌。”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帝去世,在乾清宫停灵27日后,梓宫移至寿皇殿。而康熙帝曾将该殿作为检查射箭之所,康熙帝去世后,其子雍正帝将其“御容”奉祀于该殿。“以寿皇殿为梓宫安奉之地……凡平日图书器用服御之物,陈设左右。”雍正元年(1723年)“以寿皇殿尊藏圣祖仁皇帝御容,岁时奠献,日以为常”。
乾隆帝登基后又将其父雍正帝“御容”供奉于寿皇殿东室。但乾隆皇帝一直在意明代所建寿皇殿位置偏东,欲加以调整,使其位于南北中轴线上。这样,乾隆十三年(1748年),着手重建寿皇殿,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六月,寿皇殿及门前石狮、牌坊、院墙建成。“建寿皇殿,以供圣容”,“正中恭悬圣祖仁皇帝御容,左右列次以昭穆”。“岁除则奉列圣列后以合祭,越日敛而藏焉。”因而寿皇殿收藏有清代皇帝与皇后的各式画像。
连木带砖石迁至雍和宫
为何要拆除明代的奉先殿(寿皇殿)呢?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御制重修寿皇殿碑文》中记载:明代修建的寿皇殿位置不正,重建是为了“合闭宫之法度也”。即为了景山后面的建筑群与山前的宫城建筑群同在中轴线上,规制相符。景山公园管理处研究室原主任张富强先生从明清两代寿皇殿的建设、改造、移建、祭祀文化、等级提升等历史背景进行思考,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撰写了《景山寿皇殿历史文化研究》一书,认为乾隆皇帝移建寿皇殿是表示对先祖的敬重。正如《御制重建寿皇殿碑文》所云,“于是宫中、苑中,皆有献新追永之地,可以抒忱,可以观德。”重新设立了祭祖之庙,又使自己的家庙雍和宫更加辉煌,并借助重建顺理成章地将明代帝后的牌位撤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中的满文奏折载:“二十日,内务府衙门交付该处三和大臣,拆景山内万福阁移建雍和宫,拆后将木、砖、瓦、石等物件运至雍和宫。景山北墙开一大门,运出诸物件,将此交付该处派守卫,章京披甲本月二十一日开始守卫。等因为此交付:奉宸苑笔帖式云保,都虞司笔帖式八格,抄出处理。”
这段记载表明,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月二十日,将京城景山明代的奉先殿(寿皇殿)内的万福阁拆了之后,在景山北面的围墙上开了一个大门,章京披甲于二十一日开始监督、看管运料事宜。如此连木带砖石经这豁口一车车运至雍和宫。其工程预算在《清内务府造办处奏销档》中有记载:“雍和宫建造三重覆檐殿楼一座,东西次楼两座,飞桥游廊二座,拆挪绥成楼一座,后楼二十一间,太岁坛一座,成砌墙垣、铺墁甬路、海墁散水、油饰彩画及景山至万福阁拆运工价等项,所需银两按例约估,除木工拆下旧料抵用及行取琉璃瓦料、架木、席干、银朱、布、铜、锡、绫、绢、纸张、银、亮铁等项外,添办木、石、灰、绳、麻、铁钉、集料并给工匠役夫工价运价约银六万九千八百十二两……”这年十二月开始组装楼阁并立木雕大佛像,经辛勤劳作,雍和宫内的万福阁圆满竣工。
为供奉大佛加至三层
从明代景山寿皇殿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后殿即为万福阁,左右的配阁与连接的飞廊形状与今日雍和宫内的建筑完全相同。但当时万福阁是两层,移至雍和宫后,由于要配合木雕弥勒大佛的高度,故又加了一层,形成今日三层的格局。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四日,雍和宫举行了万福阁落成和弥勒大佛开光大典。在这一拆两建的规划中,乾隆皇帝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将明代奉先殿(寿皇殿)的迁移工作与自己的家庙——雍和宫的改扩建工程联系在一起,使拆下的殿宇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万福阁是雍和宫第五进大殿,左为延绥阁,右为永康阁,由飞廊相连,宛如仙宫楼阙。这种古代建筑中阁与阁之间连接的飞廊,在敦煌壁画建筑画中可以找到类似的图式,即初唐时期的虹桥(亦称“飞虹”)。虹桥出现在敦煌431窟初唐壁画中,阁与阁之间以凌空飞跨的虹桥相连,用以表现《观无量寿经》中宝楼观中的宝楼。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