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演出

游戏互动

基隆碇内小学合唱团致赠卡片和气球祝福

法鼓山僧团法师带领祈福

民众一起祈福供灯

民众一起祈福供灯

法鼓山感谢民众热心提供置放关怀物资的二手袋
2017年12月16日上午10时,台湾基隆市碇内小学合唱团、新北市金美国小传统舞蹈团、万里法鼓幼童军团等100多位小学生应法鼓山慈善基金会邀请,为来自基隆、北海岸四区近500位慰访户代表,联合带来精彩演出与祝福;其乐融融的唱游活动,让民众在领取过年物资、礼金时,心底备感温暖。
金美国小舞蹈团四年级的邓莉谕、许芳瑄,以精彩的下腰动作,获得满堂掌声,当得知这次舞蹈表演,是为关怀家庭带来祝福时,她们和学姐都感到虽然紧张却很开心。教务主任冯端银说,校方鼓励学生在假日也能走出户外,多多参与社会服务,因此师生们都乐于支持公益活动,盼望也能够传承文化、传递温暖。
以亲切的问候,将彩色气球送到阿公、阿嬷的手上,碇内小学合唱团六年级连妍瑄说,同学们特地献唱“乘着气球上天空”,希望能带给大家实现美好的愿望。教务主任赖清升说,四年前该团曾受邀到法鼓山义演,学生们就特别开心;今年同学、老师和家长们,还亲自做祝福卡片、自己将气球吹饱,全心全力用歌声来献上温暖的祝福。
陪伴加入法鼓幼童军团的女儿合演音乐话剧,住在基隆的郭昆忠说,这是父女俩第二度随团参加,他认为参与岁末关怀活动,尤其会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正向、温暖,对于小孩勇于服务奉献,以及建立小区民众交流,都能有所帮助;尤其是在场长辈们都十分喜欢小孩,天真的歌声与纯真的演出,总是特别打动心灵。
新北市社会局副局长吕春萍也到场致意,并代表新北市市长朱立伦感谢法鼓山、北海岸社会福利中心,藉由三方互助合作,提供民众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民众安心度过难关。金山区长陈国钦也代表乡亲,感念法鼓山对地方人士的照顾,并呼应祈福法会时法师的祝福,祈祷大众都能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法鼓山慈基会秘书长果器法师表示,慈基会将心力投入于急难救助、奖助学金、岁末关怀,希望提供需要帮助的家庭,环环相续的长期照顾;并期能结合社会资源,共创“以在地关怀在地”的良好互动,营造温暖的社会;因此在活动中邀请邻近的学校、公益团体,一同来成就、参与。慈基会也鼓励领取奖助学金的学子,从发放物资、参与表演等学习付出中成长。
将关怀和教育同时进行,法鼓山慈基会在延续60多年传统的岁末关怀时,盼愿也能达成在心灵、生活、自然、礼仪上的环保教育。果器法师举例说明,慈基会以往曾利用回收的各种旗帜,制作成包装关怀物资的提袋;今年则以募集二手袋的方式进行,同样获得民众热情响应,未来还将持续向大众推动这样的理念,把岁末关怀和环保教育相互结合。
法鼓山慈基会表示,延续东初老和尚、圣严法师自1956年起,于年前扶危济困的传统,明年春节前预计在台湾43个地区,为3100多户长期关怀家庭,转达各界护持的物资。藉由长期、稳定的慰访、奖助,许多受助民众也转为帮助他人的关怀者;该会感谢各界善心团体、人士,对于法鼓山学习推广“大关怀教育”的鼓励与信任,让善行得以持续流转,善愿可以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