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武威天梯山石窟:堪称佛教石窟鼻祖

2017-12-08 浏览次数:41737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佛教石窟
  北凉立国后,佛教在武威大兴。沮渠蒙逊在天梯山大造洞窟佛像,弘扬佛教,由此开始中原佛教也逐步走向盛兴。
  天梯山石窟位于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的天梯山上,这里群山环抱,山路崎岖,登临艰难,犹如上天梯,故名“天梯山”。石窟分布在西南峭崖绝壁间,四周环山,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天梯山石窟,创建于北凉沮渠蒙逊。《北凉录》载:“先是梦逊有凉土,专弘佛事,于凉土南百里崖中大造形象,千变万化,惊人眩目”。可见当时石窟规模之大。北朝至隋唐陆续有兴造,西夏到明清仍有重修。据明正统十三年《重修凉州广善寺铭》记载:天梯山在明代还有26窟,并在窟前有古刹遗址又“构材聚工,凿山架楹,筑宫于其间,凡八层,高十有六丈。有钟、鼓二楼,建塔一座,高二丈三尺,壮观宏大”。经过千百年沧桑之变,到解放初期仅存18窟,大体分上、中、下三层,最高层距地面约60米。洞窟内保存各种造像100多尊,壁画数百平方米以及魏、隋、唐汉藏文写经,初唐绢画等珍贵文物。
  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它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在我国早期史书中多有记载。石窟内的造像或石或塑,千变万化,反映出我国早期造像的高超技艺。石窟现存的壁画有北凉、北魏、初唐、盛唐、晚唐、西夏、元、明、清各代。窟内造像壁画线描劲健、挺拔,姿态自由、生动。有的造像更富古印度和西域妇女开朗奔放的个性,显示出了青春活力,虽经1500多年的漫长岁月,仍不失其艺术魅力。特别是两尊跪在高茎莲花中的小菩萨,嬉笑自若的神情和优美动人的姿态,完全像一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童,堪称唐代雕塑的艺术杰作。
  天梯山石窟中,最为著名的是天梯山大佛。大佛窟规模宏大,气势宏伟。正面中央尊释迦如来造像,安然端坐,气度非凡,高达约30多米;左右两侧分别立迦叶、阿难、普贤、文殊、广目、多闻六尊造像,虽经西夏重修,但创建时代不晚于唐。窟内南北两侧壁画绘有龙、虎、鹿、象、树木、花卉等佛本生故事,画面线条流畅,不失为古代壁画艺术精品。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史书中记载的一座非常重要的石窟寺,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在我国石窟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凉州石窟早于云冈和龙门石窟,是云冈、龙门石窟的源头,所以现在的凉州石窟也被专家学者称为石窟鼻祖。十六国时期,凉州一度成为佛教文化的中心,天梯山石窟是这个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著名高僧在这里开坛讲经,翻译经典。名僧昙无谶在北凉都城姑臧所翻译的轰动佛教界的《大般涅槃经》,在我国佛教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北魏灭北凉,“徙凉州三万余家于京师(平城)”。其中包括数千僧侣和不少达官显贵、能工巧匠,为北魏开凿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提供了技术力量。魏文帝时,相继任僧统的师贤、昙曜都是凉州高僧,现存云冈石窟最早的一批石窟就是由昙曜主持修造的。因此这一时期中原佛教艺术的成就,闪烁着凉州石窟的光彩。
  1958年,因在天梯山修建黄羊河水库,于1959年11月18日,由敦煌文物研究所和甘肃省博物馆对天梯山石窟塑像及壁画进行了搬迁,分别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文化部。1992年至1997年,省、市对大佛窟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修建了大佛窟围堰大坝、窟顶、窟沿等工程,彻底隔绝了大佛被水淹的状况,为全面维修天梯山石窟打下了良好基础。直至2006年1月,4辆满载文物的大卡车,将存放在甘肃省博物馆、沉睡了半个世纪的天梯山文物运回故里。
  2001年6月25日,天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成为我市一处重要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也成为不少中外专家学者探寻中国石窟艺术渊源,研究凉州石窟艺术的一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