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宗寺时,环绕于此的贺兰山上已泛出霜雪。广宗寺座落于贺兰山西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蒙古语名“沙经巴德如拉格其苏木”,藏文称作“噶丹旦吉林”
广宗寺(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摄影:乌娅娜)
广宗寺中的高龄僧侣(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摄影:乌娅娜)
甲木英劳登为寺中僧侣分发公益组织捐赠的毛毯(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摄影:乌娅娜)
走进广宗寺时,环绕于此的贺兰山上已泛出霜雪。
广宗寺座落于贺兰山西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蒙古语名“沙经巴德如拉格其苏木”,藏文称作“噶丹旦吉林”、汉文意为“兜率广宗洲”。这里集藏传佛教文化与贺兰山自然风光为一体。
广宗寺因供奉有六世达赖喇嘛即仓央嘉措的肉身灵塔而闻名蒙藏宗教界。寺庙建于1756—1760年间,鼎盛时期,其庙宇、僧舍达2859间,僧侣人数达1500多人。1760年清乾隆帝赐名为“广宗寺”。
传说仓央嘉措为寻找吉祥之地建寺,一日独自来到这里,正在为自己向哪个方向走而犹豫不决时,忽然有两个人迎面走来,双方互相问候,仓央嘉措问两人的姓名,一位自称沙格达尔,一位叫达木丁。仓央嘉措听罢,顿生疑惑:这两个人的名字竟然和护法神的名字一样,一个人是金刚手,另一个是马首金刚,莫非……思索之间,两位来者已不见。仓央嘉措明白,原来是佛祖派了两位护法神来接他,这里必是殊胜吉祥之地。
后人为了纪念这一重要事件,就把广宗寺的入口处称为瓦其尔巴尼口子。还在两侧山石上雕刻了两位护法神的神像,右侧的是马首金刚,左侧的就是瓦其尔巴尼—金刚手。
距今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藏传佛教领袖之一的仓央嘉措在这里度过了晚年,鼎盛时期因其宏达的规模等特点令广宗寺闻名于世。
经过时间的洗礼,广宗寺已不复当年繁盛的模样。
广宗寺现任主持甲木英劳登告诉记者:“我2000年来到广宗寺,那年这里有一百多位僧人,现在只有七八十个,其中70岁以上的僧人占六成。”
“现在各家就一个孩子,家里也不愿意让他们出家,即便有,愿意刻苦学习的孩子也是少之又少。”甲木英劳登坦言。
一个月前,佛教学校阿拉善分校在广宗寺挂牌,明年将开始招生,用藏、蒙、汉三种语言学习佛经及相关课程。
天气渐凉,广宗寺的僧侣今年要第一次尝试用电取暖,甲木英劳登希望通过新型的取暖方式让高龄僧侣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