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敦煌大展之后,又一个重磅级的艺术大展将到四川,让观众大饱眼福。由四川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印度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将在四川博物院开幕,来自印度的56件雕塑以及103件中国雕塑造像,再现公元400年-700年间,中印两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东方大地上绚丽开放的并蒂莲。
9月4日,记者从川博获悉,这个展览此前已在故宫博物院、福建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展出,2017年9月29日至2018年1月7日在川博展出,展期3个多月。此次展览有来自于印度笈多与后笈多时期、中国的北魏至初唐时期代表性的石质雕塑作品和少数铜质、陶泥质造像同场展出,是近年来罕见的中印艺术的盛宴。目前,川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届时展览将对观众免费开放。
雕塑作为人类文明中最高的一种形式象征,佛教雕塑代表了当时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准,甚至是当时人们信守的生命理想、美的规则,隐含着那个时代的向往、梦想和热情。
公元4世纪到公元6世纪的笈多王朝,是印度历史上少有的大一统王朝,其鼎盛时期控制了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国力强盛,这一时期印度的本土文化、艺术也达到顶峰,称为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笈多艺术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不仅影响到整个南亚,而且透过东南亚和中亚,一直影响到中国。
而中国早期的石刻人像几乎是一片空白,石雕艺术在中国的复活源自外来文化的刺激。魏晋之后,北方汉族丧失了政治上的主导地位,许多外来部落接踵而至,构成史书上长达三百多年的“五胡乱华”时期。战乱连年的时代,那些佛像应运而生,用沉静安宁的微笑,给予苦难的生灵以安慰和鼓舞。
经历了大割据、大融合和文化多样性的纷乱时代,再到隋唐统一的重要时期,中国佛教发展迅速,在吸收印度、中亚、东南亚等艺术影响的基础上开始本土化,成为盛唐艺术的先声。此次展览公元400年至700年作为时代断面,以中国求法高僧法显、玄奘和义净亲历的印度艺术文化中心作为主线,反映两个远隔关山万里的国度在艺术上的相通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精选的文物之中,不乏四川出土的石刻艺术精品,包括齐永明元年无量寿佛像碑(一套四件)、梁中大通元年佛立像、南朝阿育王像、梁朝王州子造释迦像等等重宝,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本土雕塑艺术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