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菩提艺访 · 对话大师 | 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朱炳仁

2017-06-29 浏览次数:394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这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像星光一样,分散在天空各处独自闪耀,能够彼此照见的,总是少之又少。即使同为佛教文化行业行舟人,也未必有缘同舟畅谈。我们常好奇,在佛教文化行业中极具艺术造诣、熠熠生辉的大师们,他们心中会带着怎样不同寻常的人生所见、和工艺所得呢?

【菩提艺访——对话大师】是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组委会精心打造的一档人物访谈栏目。以"赏工艺之美,享智慧人生"为主题,邀请业内工艺美术大师莅临展会现场,通过展会平台,分享他们对佛教工艺的理解和所得,以助行业交流互鉴,弘扬工匠精神。

首期嘉宾 朱炳仁先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艺术传承人;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著名“熔铜艺术”创始人; G20杭州峰会主会场、峨眉山金顶、雷峰塔等百余铜建筑铜总工程师;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以下访谈内容均摘录自2017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春季展之菩提艺访活动的访谈现场)

空缺的一代与传承,用“金字招牌”寻回失落的铜雕技艺
 
“朱府铜艺”始创于清朝同治末年1875年,起源于绍兴,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从此开始,朱家的铜雕技艺代代相传,名扬天下。
中国铜技艺自近代以来停摆了数十年。 直至改革开放,朱府铜艺才遇到了苏醒的机会。朱炳仁大师说,当时他的父亲朱德源先生是杭州知名书法家,很多商店都找他写门面招牌。朱父想到,为什么不用老祖宗的手艺,为大家定制真正的金字招牌呢?就这样,已经退休的朱父和年近四十的朱炳仁大师一起,从金字招牌开始,重新寻回曾经的朱府铜艺。

用铜征服现代建筑­,脱颖而出,熠熠生辉
 
在G20峰会开幕前的揭秘节目中,央视白岩松聊到:“内部看起来非常像木头,雕刻着各式花纹,可是近看,我突然发现原来是铜”。白岩松老师的误判,正巧妙地解释了铜在国家经典的建筑上的使用优势。

铜——拥有近木又胜木的特点。

朱炳仁大师介绍到: 木头很重,且容易开裂,需要长久往复的维修、护理。完成一个大型的建筑设计,更需要开采大量森林资源。 铜避开了这些难题——它很轻;铜上面能雕刻各种花纹雕饰,拥有和实木无二的厚重质感;且铜加工比木头快得多(G20会场只用了5个月)。
 
良好的适用性、绿色循环材料带来的新发展
 
很多人还是心存疑惑:铜,这么有现代感的金属,真能够融合中国元素,展现中国风范吗?
朱炳仁大师通过潜心研究,给了四个令人信服的原因:
首先,中华民族在千年中都使用铜制生产工具,铜对我们来说有亲和力,绝不是冷冰冰视觉感受。
其次,铜原料能够反复回炉,人类自开采以来的铜,75%-85%还留在人间,反复使用。是无限循环的绿色材料。
其三,从物质储备来说,铜是军工、民用、工业生产的重要战略物质。由于铜的环保性和抗腐蚀性,铜建筑可保持千年不坏,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就地拆解,真正做到“藏铜于民”。铜建筑也是一种给子孙后代的留存方式。
最后,从建筑需求来说,铜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从黑色的雷峰塔到金光闪闪的峨眉山金顶,都是用铜做的。它可以代替泥瓦、木头,又拥有远超泥木的使用寿命。
 
潜心专研,再一次跨越和创新
 
在铜的建筑使用上,朱炳仁大师努力克服了铜材料本身的局限。中国历史上仅存的四大铜殿面积都很小,高不到8米,不足17个平方,这是因为铜在力学上是不宜做承重结构的。
在建造灵隐铜殿、雷峰塔、江南铜屋的时候,朱老团队必须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研究,他们独创出铜和其他材料结合的形式,以雷峰塔为例,在铜和钢结构结合下,最终成功完成高72米,上千平方米雷峰塔的搭建。
从某种层面上说,朱炳仁大师对铜使用上的革新,也推动了铜建进入佛教领域。


铜艺术在佛教建筑、古建筑的应用前景
 
朱老一直坚信,铜在寺院庙宇等古建中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以雷峰塔为例,修复之初曾颇有争议。专家不同意用铜来恢复南宋时期的古建,甚至担心铜瓦使用寿命, 为此,朱炳仁大师和浙江大学材料系的教授共同研究,给出了一组有力数据:铜瓦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寿命是3240年。最终让会议上专家一致通过。
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老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怀。他感慨,中国人喜用木,西方人喜用石,最终导致东西方古建筑留存数量差异。如果铜来体现我们的经典,现在多做一些建筑庙宇,等到两、三千年后,也许中国留下来的风格建筑会超过西方。”


最高 · 最有影响力 · 铜建筑大师作品回忆录
 
朱老先生的第一个铜建筑作品是杭州的灵隐铜殿,12米的高度已超出历史上最高铜建筑(四大铜殿最高8.3米),得到当时吉尼斯纪录“中国最高的铜建筑”。但要论及感情最深、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还是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塔,不仅仅是因为雷峰塔的灵秀和历史地位,更因为这是用铜重建的中国经典。
修复之际在选择建筑方式上,朱老表现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匠人的坚持——“中国目前有3400座古塔,若雷峰塔还是用传统的建筑方式来做,那不过是3401座。若我们在建造中用现代的工艺理念、新的手法和技艺,那么雷峰塔建造好了之后,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传世之作。”
朱老笑着提到,雷峰塔对佛教来说还有特别的意义。重建时打开宝塔保护下的地宫,里面有一件件宝贝、青铜器、法器。但最有价值的,是一个纯银镀金的舍利塔,里面装着佛祖的佛螺髻发舍利,雷峰塔其实是一个佛塔。
 
“让铜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
 
“让铜回到老百姓生活当中去”是第五代传人朱军岷先生提出的理念。
朱军岷先生参与了多个海内外大型铜建筑项目,有不少优秀熔铜艺术作品,是一位卓越的工艺传承人和艺术作者。为什么会另辟蹊径,希望铜向贴近民生的方式发展呢?
对于儿子的理念,朱老解释到:现代研究发现,铜离子是对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还有杀菌、抑菌作用。美国环保总局研究:手摸铜,十分钟后检查,99.9%细菌杀灭,所以国外有“抑菌铜”这个概念,国外的自来水管也多使用铜管。历史上,我们民族一直和铜生活在一起,但近代战争却造成了文化断代。目前第五代传人朱军岷先生正在努力让餐具、茶道等铜制用品在城市大商场亮相,让铜器重新回归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轻松购买到。
朱老对厦门佛事用品展给予了极高肯定,访谈临近尾声,我们问朱老,有什么话想对同行后辈说的吗?朱炳仁大师非常谦逊,他说道:主要还是向大家学习。 铜的领域我多做了一些,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各个行业都有高手,都有精美的艺术传承。希望铜将来能和更多技艺结合,共同创造新的民族文化、民族技能。 现在是佛教文化的发展黄金期,在这辉煌的时代里,大家一起努力, 把希望留给大家。望能多聚聊聊,共同探讨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


感谢您看完上面的分享,朱炳仁铜将于10月12-16日亮相第十二届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秋季)展览会,欢迎您届时前往参观品鉴!


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在构建全球佛教用品一站式商贸平台的同时,致力于通过展会平台,弘扬佛教文化。 【菩提艺访】将成为一个传播匠与艺的平台,肩负起传承经典技艺,发扬工匠精神的重任,感恩和学习前辈大师们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今后,大会将邀请到更多匠师莅临展会现场,让观众近距离领略匠师风采,多角度呈现佛教艺术之美,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微信 · Buddhafair
总机 · 0592-5959618
官网 · www.buddhafair.com
新浪微博 · 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