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一共出现了六幅玄奘取经图,其中就有有猴脸“孙行者”的形象,只是,这时候的“孙行者”的形象并非美猴王。
美猴王形象(资料图)
孙悟空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我国最受欢迎的神话人物之一。在《西游记》中,他生性聪明、活泼、不拍困难、嫉恶如仇,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就斗战圣佛果位,在民间被认为是机智与勇敢的化身。那孙悟空原型是参照哪一个人呢?虽然历史并没有给出答案,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研究和讨论,总得来说,孙悟空原型大致有三个出处,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可能一:印度神猴哈奴曼
《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这就让孙悟空和佛教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佛教起源于印度,于是很多人就从印度文化中开始寻找“孙悟空”的形象。
事实上,印度的确有神猴传说。《罗摩衍那》是印度著名史诗,对印度文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罗摩衍那》的主人公之一就是印度神猴哈奴曼。《罗摩衍那》有一段说的是,哈奴曼偷吃了无忧树园的甘果,被女罗刹发现,结果哈奴曼捣毁甘果林,打死看守,这一情节与孙悟空偷吃蟠桃,盗取仙丹,打闹天宫十分相似。
办成神猴形象的印度男童(图片来源:凤凰时尚)
除此之外,西游记的部分篇章与整个《罗摩衍那》的整个故事情节十分想像,西游记第六十九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写唐僧师徒在前往西天取经的途中路过朱紫国,看到其国王张贴黄榜,招揽天下贤士,为其治病,悟空揭了黄榜,并诊断出国王的病情,说国王得的是“双鸟失群之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相思病。原来,数年之前,国王与金圣娘娘于端阳节之日在御花园游玩,突然一阵狂风吹过,金圣娘娘被麒麟山妖魔赛太岁摄走。从此之后,朱紫国王由于日夜思念金圣娘娘,一病不起。悟空了解情况之后,先是为国王开了一机药方,然后前往麒麟山,通过与妖魔斗志斗勇,打败赛太岁,救回了金圣娘娘,国王的病也因此而痊愈。而《罗摩衍那》主要篇章描述的就是阿逾陀国王子罗摩由于宫廷斗争被迫流放森林,其爱妻悉多被妖魔楞枷城国王罗波那俘获,哈奴曼勇敢机敏,火烧楞伽宫,盗仙草,杀死魔王罗波那,救出悉多。两者的故事情节如出一辙。
史诗《罗摩衍那》形成于公元前300年,自从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罗摩衍那》的故事就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传播,吐蕃地区的藏族学者最先将《罗摩衍那》翻译成藏文,后来中原地区又通过藏文翻译成了中文。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对于博览群书,善于搜集野史秘闻的吴承恩来说,在撰写《西游记》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借鉴了《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的形象。
可能二:胡人石磐陀
莫高窟是一座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其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题材,如果仔细品味这些壁画,就仿佛进入一个时空的隧道,每个朝代的生活习俗、艺术造诣都历历在目。
在敦煌壁画中一共出现了六幅玄奘取经图,均绘于西夏统治瓜州晚期,当时记载玄奘取经的壁画中就有有了猴脸“孙行者”的形象。只是,这个时候的“孙行者”的形象并非美猴王,壁画中双手合十的“孙行者”形象面目狰狞,牙槽外露,并不美观。
敦煌壁画中的“孙行者”形象(资料图)
敦煌学学者段文杰研究此壁画后,发表论文论证了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论文指出这一形象出自石磐陀,其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锁阳城一带。论文中介绍,唐贞观三年八月玄奘西行取经,途经瓜州时在当地寺庙讲经说法一月有余,期间胡人石磐陀受其感化而与识途老马助玄夜渡葫芦河、闯过玉门关、越五峰、入新疆。因当时佛教兴盛,玄奘讲法及与石磐陀西去取经的历史被人们广为流传,段文杰认为,后来吴承恩写成《西游记》也与此有关。
在关于悟空的许多传说中,都提到了悟空来自西域,在《朴通事谚解》所引《西游记平话》中,是这样说悟空的,书里说“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帘洞”,是否可以说,这是对西域来胡人的一个暗示呢?胡人,本来就体毛发达,眉骨突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猿猴,兼而胡人孔武有力,并且熟悉西域,被后世传说为引路并有神通的“猴行者”也是很正常的。
石磐陀最终跟随玄奘走到哪里还未可知,但是细心的你们一定会发现,石磐陀在许多方面与传说中的悟空实在是非常相似,他们都是在玄奘西行至边关时拜的师,在《西游记》中,唐僧收悟空的地方,就是在大唐与鞑靼的边界,两界山,也就是五行山下。他们又都是临危受命,协助师父西行的中坚力量。如果想像力更强一些的话,石磐陀,的“石”字,就是“石头”的意思,而胡僧,又与“猢狲”谐音,也就是猴的意思。这样,一个“石猴”的意像就出现了。
可能三:唐代高僧释悟空
在中国佛教史中,确有悟空和尚其人,并且他也是一位出使西域取经的僧人,只是他不是一只猴子。
悟空和尚和玄奘法师在历史上一样都是取经人,《宋高僧传》卷第三写释悟空是京兆云阳人,原姓车,名奉朝,是后魏拓跋的远裔。他在天宝十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贞元五年回到京师,在章敬寺修行。释悟空较玄奘晚了四十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安西,并且回来时在龟兹、于阗等地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在当时的西域地区影响很大,亦在民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由此,多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后来《西游记》故事里的“孙悟空”艺术形象,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
《西游记》成书至今已有漫长的历史,有关孙悟空原型的争议很多,但是至今没有的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其原型到底是谁。其实,我们可以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既是孙悟空的父亲又是孙悟空其人,虽然我们无法考证他创作时的所思所想,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的“美猴王”这份宝贵的财富。师徒四人西行的旅途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精进修行、破除烦恼、了脱生死的历程,只有在心中拥有了那个乐天勇敢的悟空以后,我们才能够顺利的到达理想的国度,求取到佛法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