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佛教界主办了一批佛教刊物,前后约有上百家,有的刊物持续至今,在教内外都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从唐代佛教的兴盛和印经需求催化了印刷术的产生并最先应用于佛教文献印刷开始,到1912年中国最早的佛教刊物创办并掀起全国佛教报刊创办热潮,再到1996年《法音》网络版建立、1998年大陆第一部电子版《大藏经》出版,再到今天佛教网站、佛教微博等大量的涌现,这都说明了佛教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与新媒体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些年又有“新媒体”迅速崛起的新形势,佛教文化的传播运用新媒体技术,并非始于今日。
一、新媒体如雨后春笋
佛教媒体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发表学术成果、阐述教理教义、传播佛教信息、宣传政策法规、引领佛教发展、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网络成为佛教传播新渠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佛教类网站(频道)达千余个,论坛达15万个、较高活跃的约3千个,成为佛教文化传播生力军。
这几年,佛教领域乱象增多,以佛教为中心或与佛教有关的舆论热点不少,包括佛教网站、频道在内的佛教媒体在传播佛教文化、制造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的数据出台,按照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念,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体的重要延伸。作为网络媒体——新媒体的代表——微博,注册用户也已经超过三亿,使用率达到48.7%。
以“法师”为关键词在新浪微博中搜索“找人”,出现500多条结果,其中除了个别“魔法师”和以美女头像打着“打酱油”的旗号招摇撞骗的“法师”以外,90%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法师们,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可观的粉丝数。
此外一些小法师的自拍照、生活照也会出现在微博中,而微博话语多数是道理的感悟,以及佛法的传递。这些现象的出现首先引起了民众的好奇心,其次是引起了对该现象反映的文化内涵的思考。无疑也成为佛教寺院僧侣传播佛教文化、服务国家社会民众的积极平台。
二、新媒体平台佛教文化传播的现状
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深远的强势媒体。佛教作为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在这种背景下,也借助新媒体平台,得到了迅速传播。
佛教固有的传播方式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形成了佛教文化传播的新途径。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倡导下,佛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设置了相应的板块用于展示佛教文化,其中包括使用新媒体平台,将法师讲座的视频、佛教故事小动画、博客、微博或微信发布的有关佛教文化文章、佛教文化电子杂志等提供给信众,信众再通过转发、转载将佛教文化传播开来。
佛教文化的关注者通过佛教寺院的微博、微信,以及登陆网站,获取寺院最近法事活动的信息;通过相关QQ群、论坛与教友交流心得,结交教友;在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上发布自己对佛教文化的理解,转发自己感兴趣的佛教文化资讯。
佛教文化在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吸引了大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注意,他们关注佛教文化,研习佛教文化,以佛教文化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为构建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新媒体平台佛教文化传播的特点
1、共享性。在新媒体传播佛教的,可以是信仰佛教的组织和个人,也可以是不信仰佛教的人;在新媒体接收佛教传播的,可以是信仰佛教的人,也可以是不信仰佛教的人,但他们都能浏览下载新媒体上的佛教内容,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佛教文化活动。
2、虚拟性。在新媒体上,作为佛教团体和宗教场所、法师、信教者、一般网民和微信空间等都有着虚拟的身份,具有不确定性;现实中被物化、场景化的佛教行为,包括祈福、宣教等,也都被虚拟化,没有时空距离,没有人为阻隔。
3、交互性。由于新媒体上信息的传播是双向乃至多向的,没有中心概念,任何一个关注者都可作为传播者把自己掌握的佛教资料和信息、意见和主张上传到新媒体,吸引天南地北的关注者浏览或参与,而浏览者或参与者接受传播后也可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成为新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