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缅甸比丘尼 粉色外衣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6-05-23 浏览次数:67941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用神秘之国来形容,并不过分。缅甸,是世界上佛塔最多的国家,也是著名的“千佛之国”,被旅行者赋予诗意的文字和美丽的风光。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得缅甸成为人们朝圣般的旅游胜地。

穿粉色长袍的缅甸比丘尼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用神秘之国来形容,并不过分。缅甸,是世界上佛塔最多的国家,也是著名的“千佛之国”,被旅行者赋予诗意的文字和美丽的风光。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得缅甸成为人们朝圣般的旅游胜地。
早在唐宋以前,中国人民就与缅甸少数民族有交往。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从现今的腾冲、梁河、陇川一带进入八莫等地,再从缅北克钦邦通往印度的。陈毅副总理生前曾赋诗一首:《赠缅甸友人》,诗中写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及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关系。
走在缅甸大街小巷,你会发现满眼都是和尚、比丘尼。有意思的是,僧侣着装色彩是紫红色,比丘尼的着装是粉红色,小沙弥则是纯白色,在热带的金色佛寺背景下分外耀眼,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缅甸是个佛教国家,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几乎是全民信佛。和尚在缅甸拥有相当高的地位。男人只有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因此,男人出家当和尚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女人没有要求必须出家当比丘尼,而且也不被承认。即便如此,缅甸还是有许多比丘尼。为什么?据当地一位长者称,可能是她们自己觉得出家为尼,显得对佛的虔诚。
缅甸的男女权利十分不平等,社会上把人分成五个等级:和尚是一等公民,男人是二等公民,女人是三等公民,比丘尼是四等公民,人妖是五等公民。马哈穆尼寺的金佛就不允许女性靠近,更不允许像男人一样上前给金佛贴金箔。
马哈穆尼佛寺建于1784年,1884年因火灾而烧损,后来重新修复。走入佛寺,迎面是一条长长的廊道,廊道的柱子下端贴着红色瓷砖,上端及门楣上贴着金箔,门楣上还有十分精美的雕塑,金光闪闪,金碧辉煌,到处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看来金佛也要金色的廊道烘托氛围。
马哈穆尼寺因灵验而闻名,每天清晨4:00开始,就有很多信徒来这里排队朝拜。主殿上供奉的金佛祖,每天都会有很多信徒来给金佛贴金箔,无数双手,无数张金箔,岁岁年年,年年岁岁,信奉人生轮回的信徒们,十分虔诚地对着金佛祈福许愿,期盼来生。缅甸的小乘佛教规定女子不能接近佛像,只有男信徒才能近距离朝拜和给佛祖贴金箔,女信徒只能远距离上供、朝拜和祁福。即便是出家修行方面,男女也是不一样的。男人可多次出家多次还俗,而女人出家为尼是不允许还俗。
出家意味着一入佛门难回头,一生就要献给佛祖和寺庙,长年与青灯古佛为伴,诵佛颂经,几乎没有还俗的可能。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只有一次还俗机会。一旦还俗,会受到各种歧视,嫁人难,谋生难。要么终生为尼,要么还俗后再不能踏入佛门。无论哪种说法是正确的,与男人相比,女人的地位十分低下。不过与男僧侣绛红色的僧袍相比,缅甸比丘尼的服装却是相当靓丽。
我们常见到一些国家比丘尼的衣服是灰褐色的,缅甸的比丘尼服装是浅粉色的,上装搭配橙红的纱笼,加上一条即可搭在肩上也可顶在头上的红布,在阳光下显得分外抢眼。
在曼德勒皇城西侧的路上,遇到十几个比丘尼,排成不算整齐的一行,延街道化缘。把沿途的居民或商家把准备好的食物放进她们手里的托钵,有的市民给的是钞票,不用客套也不用感谢,默契间完成布施。粉红色的长外衣一袭及地,内衬朱红色纱笼,手里提拎着盆钵或袋子,在斑驳的树影中穿行而过,视线里分外耀眼。一抹耀眼的粉红,为这个古老的城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特殊的色彩。
几个大约5、6岁左右的小沙弥尼,透着儿童特有的顽皮固执,虽是幼年,但已经有了很沉稳的神情,也许这是佛门弟子独有的修行使然吧。浅浅的笑容,专注的神情,在你不留意的时候,结队走过。比丘尼的形象看起来比和尚清新,但其地位比和尚低了一级,甚至连托钵也不是高级的漆器。
比丘尼过午不食,他们认为“晨朝是诸天食,日中是诸佛食,日西是畜生食,日暮是鬼神食”。因此,到了下午就看不到布施的场面。缅甸的传统重男轻女,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年纪稍长就要学着从事各种繁杂的日常劳作,对那些出身贫寒的孩子来说,也许出家为僧尼是接受正规教育、能够识文断字的唯一出路。难怪看见很多6、7的小女孩出家为尼。
由于出家的年纪太小,所以照料看护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就落在了年长一些的女尼身上。这种关系和感觉,既像母女,又似姐妹,但说成是师徒也许更恰当一些。
缅甸,这个神秘的佛教国度里,有的不只是金碧辉煌的仰光大金塔、世界上最好的毒品和翡翠玉,还有泛滥的人口走私和贩卖现象,缅甸女孩时刻面临着被拐卖的威胁。很多人(绝大多数是女性)被卖往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做劳工或妓女,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因此,许多缅甸北部的穷人家,为了避免女儿被拐卖,都会把她们送到尼姑庵,为的是寻得一处避难所。
比丘尼的日子是相当清苦的,不仅自己化缘,一切粗活、重活也都要自己干,但这些似乎不能在她们的脸上留下任何印记。好久没见过那么纯净的笑容、那么清澈的眼神了,把一尘不染、超凡脱俗、笑颜如花等赞美的字眼儿都放上去并不会觉得有一丝过分。
缅甸的佛教属于“小乘佛教”,严格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修行方式,奉行过午不食的传统,每天只有早、午两餐,餐饮则主要来自信众的施舍,每天上午外出化缘也是佛家弟子修行的重要功课。
对于缅甸的僧人,我曾认为可能和国内的寺庙里的和尚差不多,自给自足。我错了,这里的僧人和民众联系非常紧密。大街上很容易看到化缘的僧人(其中又以僧尼居多),而在一些贫民窟到了吃饭时间,会有僧人用车拉着饭菜发送给他们。
缅甸人对僧侣总是很慷慨,每天一大锅的伙食算什么,他们的信念就是:奉献与施舍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不管今生还是来生。所以,他们也像我们知道的藏人一样,会把珠宝捐给寺院,寺院的生计也全靠人民来合力完成。
缅甸的比丘尼衣服色彩鲜艳漂亮,也跟和尚一样,每天早上去化缘,人们也同样会对她们施食,所到之处每家都会提供米饭或粮食给她们。据观察一般给比丘尼的大多是干粮,因为她们“化缘”拿的不是瓦罐而是簸箕(缅甸和尚化缘是拿瓦罐的),人们给她们的东西就放在头顶的簸箕中。缅甸的比丘尼跟和尚一样没有年龄限制,也有很小的小女孩去当沙弥尼。
在缅甸,寺院也是学校,尤其对穷人而言,把小孩子送到庙里,既解决了果腹问题,又让他获得基本教育,等长大后再重新返回社会。缅甸寺院众多,僧侣无数,通过正式教育学佛的人也很多,所以佛学院也随处可见。佛学院似乎也是分男女的,我们在仰光走访的是一处女子佛学院,温和的比丘尼们没有拒绝参观,对外很开放,有些比丘尼学历很高,是大学毕业后才来这里修习佛教的。
这所学校占地面积不是很大,进了大门是一进院子,一幢主楼分上下两层,主楼右侧和后边是比丘尼们的宿舍楼,主楼左侧是个能容百余人吃斋的大饭堂。除了偶尔传来的朗读声,到处都静悄悄的。有人说,缅甸的比丘尼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比丘尼,清一色的粉色僧袍让她们显得煞是妩媚动人。
稚嫩的脸庞,明媚的笑容,声音也一定是甜美的。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纯洁的小姑娘自小就要面对国内恶劣的生存环境。小尼姑们的生活除了每天的祈祷以外,还要上课,学习数学、写作、阅读和英语。受教育在她们穷困的家乡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是一张张眉清目秀的面容,没有粉饰,无关铅华,看不到各种矫揉造作,只有青春印记的淡淡微笑和超脱凡世的优雅气度。
这目光,温润友善;这微笑,淡雅从容。它源自虔诚的信仰,没有掺杂半分欲望杂念,足以穿透世俗的阻挡,直抵人的内心深处,见证根缘,映照本真,让你领悟什么是纯净、安详、和静如止水。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