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藏身石笋山的“佛首”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也引来不少市民膜拜。专家到现场后才发现,佛首是岩体垮塌后自然形成。
天然“人面佛”
石笋山造像(摄影记者 张士博)
一尊藏身石笋山的“佛首”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也引来不少市民膜拜。邛崃石笋山以摩崖石刻闻名,“佛首”的出现也引起文物专家的关注,不过,专家到现场后才发现,这只是岩体垮塌后自然形成的人面。
不过,在佛首身后,确实别有洞天,建于唐代中晚期的摩崖造像,不仅展示了佛雕艺术,甚至将唐代的亭台楼阁、塔幢桥池、船舫殿宇也一一展示在高山崖壁之上。
记者看到,所谓的“佛首”本是路边岩石,侧面看上去跟人脸神似。邛崃市文物局副局长李子军介绍,文物部门到现场看过,最终确认这只是石头风化过后形成的“人脸”,和附近的摩崖造像没有关联。
李子军介绍,附近的石笋山摩崖造像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笋山的红砂岩上,一处120多米的岩壁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的佛龛。“共有33座。”李子军介绍,造像共有739尊。考古专家介绍,石笋山摩崖造像雕刻于唐朝中晚期,也有少部分是宋代雕刻。
令人遗憾的是,在石刻上还是可以见到一些“到此一游”的涂鸦。最早的涂鸦人可追溯到宋代,在一尊佛像底部,可以看到“乾德三年九月思安僧俗游此”。考古专家介绍,从落款年号和文字内容来判断,有可能是宋代游客。在摩崖造像中,“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千手千眼观音”随处可见,佛像造型丰满,比例匀称。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雷玉华介绍,公元8世纪后半叶到10世纪前半叶,成都是中国重要文化中心和佛学中心,邛崃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座小城,自然刻上了时代印记。而石笋山摩崖造像雕刻精美,线条流畅,人物神态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唐代佛教石刻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