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品香重新开始复苏,“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
桃子展示品香仪式。
在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她开篇就写:“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然而随着这一炉沉香屑烧完,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香味常伴左右的香道愈发式微。在中国古代,品香无处不在,“红袖添香”也是一个性灵的词汇。而今,品香重新开始复苏,在小众范围内流传,然而这背后的隐性原因是沉香在收藏市场中价格连年高涨。
仪式:品香过三巡,用心记香笺
品茶与品香相似,因此许多品香爱好者是从爱茶者转变而来。御品阁茶苑的品茶师桃子也是一个品香爱好者,在她的店里经常举行各种香道雅集。
在传统香道中,焚香需要仪式。桃子取出一段香材,深黄中带着赭色纹理,富含油脂,是一段越南沉香,用刀旋一片指甲大小的香材,放在一片银叶中。香料切割的顺序也对香味有影响:顺向、逆向、横向,不同纹理,会有不同香味。香炉中用梧桐叶缎成的香灰打底,把灰压出小山纹,再将一小块燃好的木炭埋入。此时凝神贯注,用探针在木炭上方开小孔,细微的小火顺着孔道上行。焚香仪式刚刚开始,银叶需要盖在火孔上方,诸位香客围坐,品香炉在诸位之间传递,闻香三次,传递到右手边。香炉之中只闻香气,不见烟雾,沉香之味难以言表,只是一种令人安宁享受的氛围。
每人品玩一次算是“一巡”,共需三巡,分为“嗅香”、“品香”、“悟香”。如同品酒时需要写下品酒笔记,记录葡萄酒的香味,品香也需要写下香笺,视为心得。
日常:材料不必奢,草木真天香
北京品香的场所越来越多,除了各家茶馆,也有许多会所。位于雍和宫的顶礼会所、百子湾22院艺术街的大范书房都会定期举行品香活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焚香是一件玄妙而又日常的行为。学者孟晖认为,过去两千年里,对于中国的上层社会来说,居室中不焚香,完全不可思议。
而“香道”的形式是从中国传到日本,再由日本传到中国,讲究形式与程序的严谨。孟晖说:“古人没把袅袅炉烟抽离于日常生活的节奏,架空成一项凝神屏气的修行。”她认为,“以中国传统的态度,焚香本应是日常生活的一个常项,远非‘香道’的狭隘所能界定。焚香并非财富与地位的炫耀,因此用料不必奢侈,烟息的气质更为重要。”
孟晖推荐了几种品香的方式,不需要昂贵的香材,也能得到超绝的体验:从树上摘下柏树子,用沸水焯一下,然后浸在酒中,密封七天,再取出,放在阴凉处慢慢晾干,就制成了东坡居士曾经焚过的“柏子香”;把香橙皮、荔枝壳、梨滓、甘蔗滓四样废弃渣料合在一起,却可以诞生清新的“小四合”香丸;捣烂橘叶,与旧竹篾片一起密封在小罐当中,在火上长时间热蒸,然后把熏入橘叶气息的竹片当做香料,在香炉中慢炷,“其香清,若春时晓行山径,所谓草木真天香”。
沉香:收藏辨真假,初学和合香
在所有香材之中,沉香最昂贵,而奇楠沉香又是顶尖之作,每克价格高达上万美元,是黄金百倍。很少有人真正用奇楠沉香焚香,更多的是进入收藏品市场。如今沉香市场每年有30%的价值升幅,令许多投资者趋之若鹜。
上海沉香爱好者鲁刚说,有利益的地方自然有造假,造假者使没有结香的沉香木收缩,加入各种药渣来煮,做出“药沉”,蒙骗初学者。“许多造假者以印尼、越南、缅甸沉香冒充上品海南沉香。”
对于品香的初学者,鲁刚建议用线香、和合香即可,没有必要用昂贵的香材。和合香的技艺在南北朝已经非常发达,佛典中各种妙香供养香方、佛教医药、修行颂香等丰富了合香的种类。
“如果沉香等单一香材为单香,单香是词典,那么和合香就是一首诗。”鲁刚说。和合香就是调和多种香料制成的合香,需要有合理的配方和严格的炮制技艺。我们日常见到的大多数香都是和合香。
“品香并非如香典、香文、香跋中所描述那样神秘,而是所有人都能轻松地从香气中感受到愉悦。”桃子说,“就像我们抬头看星空,只需要感受它的浩瀚与灿烂,不一定要了解星体运行一样,品香只需要你有一颗爱生活的心。”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子云 本版图片均为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