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福建讯 蒲田庵堂尼寺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就是收养弃婴。明清时期,福建遗弃女婴现象较普遍。莆田地小人稠,物产有限,有些家庭不想抚养女婴,便送给寺庙收养。与男寺相比,莆田城乡社区庵堂尼寺一般都收养有弃婴,其中以女婴为多。
到现在,收养弃婴仍然是庵堂最重要的社会慈善功能,人们发现有弃婴,第一个想到的也是送给庵堂收养。
据报道,2010年3月,莆田月塘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月塘乡一中心商场东南角的草坪内有一名女弃婴。民警赶到现场了解到,女婴放在那里已有两个多小时。经过1个多小时查找,未找到女婴父母。之后,出警民警联系到辖区一家尼姑庵寺院,将女婴送至,为其找到临时“新家”。另据报道,2013年7月,一先天性肛门闭锁的男婴,被遗弃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护士站。次日,又一个新生兔唇女婴,被遗弃在市区龙德井街一座庵堂门口。
与莆田相邻的泉港区的清源庵,尼姑们30年来收养了24个“尼娃娃”,基本都是弃婴孤儿。2012年时,庵里共收养了24个孩子,大部分都有残障。这些孩子现在最大的27岁,最小的年仅10个月。她们有的是被人深夜抱到庵前丢弃的,也有的是泉港区民政局把遗弃在各个医院的孩子送来的。
莆田庵堂收养弃婴的问题,在河南省南阳袁厉害家庭弃婴收养所发生火灾后,得到福建省各级民政部门的重视。2015年以来,时有地方公安户籍管理部门为庵堂收养弃婴办理户口,此举可以方便庵堂收养的弃婴能够接受文化教育,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今年8月,莆田市荔城区民政局、民宗局与宗教活动场所,为37名寺庙庵堂收养的弃婴签订代养协议书,保障被代养人落户就学的权益。为解决寺庙庵堂收养的弃婴申报户口难和就学难的问题,该区民政局、民宗局和宗教活动场所签订代养协议书,相关寺庙庵堂可持代养协议书到当地派出所为收养的弃婴申报户口,保障其就学权利。此外,对符合孤儿申请条件的,可按照相关程序向区民政局提出孤儿认定申请,认定之后,该弃婴每月可享受600元基本生活费;符合低保申请条件的,可按照相关程序向区民政局提出申请,享受相应低保待遇。
几年前,莆田仙游净信师太所在的清净堂收养了两名弃婴,一转眼,这两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但由于他们是被收养的,没有出生证明,报户口成了难题。今年7月,净信师太来到鲤城派出所求助,林云岩警官听说了孩子们的情况后,利用休息时间,和社区民警一起开展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走访当年捡拾弃婴的见证人和在尼姑庵周边生活的居民,民警确定两个孩子和净信师太的收养关系,及时为他们办理了落户手续,孩子们终于摘掉了多年的“黑户”帽。随后,林警官又了解到,清净堂里还有6名小孩,他们原先是被鲤南镇东门村的尼姑庵收养,后来寺庙里的尼姑们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便带着他们迁居到了清净堂。
莆田城乡社区庵堂尼寺都建在乡村社区中,信仰活动也主要服务于其所在的社区,香火收入主要来自本社区村民的奉献。现在经济发展了,庵堂尼寺的经济收入有所改善。但有的社区经济状况不太好,奉献与香火收入有限,生活比较清苦,收养弃婴的生活与教育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