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知识首页 频道列表

香炉种类

2013-02-1917330
 
香炉是最常见的香具,是燃香最常用的器具。其外形各式各样,如博山炉、筒式炉、莲花炉、鼎式炉等等。材质多为陶瓷或铜、铝等金属,也有石、木等材料。明清以来流行铜炉,铜炉不惧热,而且造型富于变化。其它材质的香炉,常在炉底放置石英等隔热砂,以免炉壁过热而炸裂。
一、常见的香炉的种类:
(一)手炉,是可握在手中或随身提带(带有提梁)的小熏炉,用于取暖,也可薰香。多为圆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镂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图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纹样,材质多为黄铜或白铜。
(二)香斗,又称长柄手炉,是带有长长的握柄的小香炉,多用于供佛。柄头常雕饰莲花或瑞兽,常薰烧香粉或香丸。唐代即已流行。
(三)香筒,是竖直熏烧线香的香具,又称“香笼”(以区别于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为长而直的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镂空成各种花样,筒内设有小插管,以便于安插线香。其质材多为竹、木或玉石,也有高档的象牙制品。
(四)卧炉,用于横向点燃线香,也称横式香熏。类似于香筒,但横竖方向不同。
(五)薰球,又称香球,呈圆球状,带有长链,球体镂空并分成上下两半,两半球之间以卡榫连接。内套数层小球,皆以承轴悬挂于外层,最内层设有焚香的小“杯”,无论薰球如何转动,小杯始终能保持水平,杯内香品也不会倾倒出来。其设计精巧,即使把薰球放到被子里也不会倾覆熄灭,故也称“被中香炉”,其原理与现代的陀螺仪相似。
(六)香插,是用于插放线香(或棒香)的带有插孔的基座。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数量有各种款式,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线香。
(七)香盘,是焚香用的扁平承盘,多以木料或金属制成。
(八)香盒,用于放置香品,又称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形状多为扁平的圆形或方型,多以木、铜、铝等制成,大小不等。既是容器,也是香案、居室的饰物。
二、香炉的选择与养护
常规来说,香炉的选择主要是从是用途、材质、造型、制做工艺等方面考虑。供炉一般尺寸要大一些,以防香灰掉落炉外,二是通过炉盖可以过滤香烟,使部分烟尘吸附于炉盖之上,减少烟尘对空气、佛像或房屋的污染。
室内用炉最好选择有盖的、造型精美的熏炉或卧香炉,以便使用篆香、盘香或线香卧烧,燃烧时间也比较持久,又可减少烟气、减少污染,使室内更加洁净。
有了好的香炉,养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养护的好能使香炉质地持久温润,香气长期内蕴,品相典雅,使人赏心悦目。香炉的养护要注意如下事项:
1.一只新炉购回后要先进行精心的擦拭,擦拭时最好用比较细腻的棉布,把香炉内外的油渍、灰尘擦拭干净;
2.选择好的香灰装入炉中,香灰可用松针、柏叶、荷叶等煅烧而成,也可选择传统香焚烧获得的香灰;
3.用好香养护。新炉第一次使用要尽量多装一些好香,点燃后盖上炉盖,使炉温增高,香气慢慢浸入炉体并化于炉外,多养护几次后炉具好像有了生命、有了灵气(香炉需要经常的养护才能保持这种灵气的存在,长久不用光泽灵气就会慢慢退去);
4.香炉、香具要经常擦拭,保持洁净以增加美感,不失庄重。炉面上灰尘也会吸附香炉的灵气与光泽。所以无论哪种材质的香具,保持洁净是十分重要的;
5.炉具的移动要轻拿轻放,以免碰撞损伤。炉具表面要防止酸性、碱性物质的损伤,不论哪种材质的炉具被酸碱性物质侵害后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不常用的炉具要放在干燥通风架上或经常可以看到得地方,以便提醒自己及时养护。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明代香炉
掐丝珐琅龙凤纹炉,明宣德,高23.5cm,口径37.5cm,底径36cm。清宫旧藏。炉菱花瓣式,铜镀金象首为足。外壁共9瓣,蓝色珐琅为地

评论2013-01-14588

传统香具:香炉
就像过春节一定要贴春联一样,焚香必定会用到香炉。香炉在中国香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香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

评论2013-01-12649

香炉的装饰
 香炉炉身不同图案的形成,有不同的工艺手法,本文意在介绍几种装饰工艺。  香炉的样式形态不一、各式各样,香炉炉身的装饰工

评论2013-01-12575

中国古代香炉
中国古代器物中,使用最广泛而又差别颇大、造型各异的就属香炉了。在一般人观念中,香炉似乎是点燃线香的器具,于是说到香炉的样

评论2013-01-121419

汉朝博山香炉
铜力士骑兽博山炉,西汉,高23.9cm,宽10.1cm。此炉盖雕镂成山峦形,人物、禽兽饰于其上,伫立峰顶的朱雀极富生机。山峰间有孔,

评论2013-01-08989

唐宋代香炉
绞胎三足炉,唐,高11cm,口径10.7cm,足距15.8cm。炉口外卷,圆腹,下承以三兽足。此炉通体绞胎,即以两种颜色胎泥绞出花纹。此

评论2013-01-07966

香品的类型
香炉  香炉是最常见的燃香薰物器皿,其主要目的不只使香燃后的灰烬能有固定收集的场所,也为供养与祭祀的过程增添了无限灵性美

评论2011-02-20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