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知识首页 频道列表

熏球:巧夺天工的被中香炉

2013-02-2010500
 
香熏法是中国传统的消毒方法,起源很早。相传轩辕黄帝曾燃用过“沉榆之香”,利用香药消毒。最初人们多数以艾作熏料,“古以肃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洞天清录》)。后来,人们随身佩带和室内焚烧以及熏衣帽、熏被褥用的,多为香气更加浓郁的各种香药所代替。“闲坐印香烧,满户松柏气”。这一时尚在唐代中国社会就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风俗了。
熏球又称香球,是古代用来熏香衣被的奇巧器具。呈圆球状,带有长链,球体镂空并分成上下两半,两半球之间以卡榫连接。内套数层同心环,皆以承轴悬挂于外层,最内层设有焚香的小“盂”,重心在下,利用同心圆环形活轴起着机械平衡的作用,故无论熏球如何转动,只是两个环形活轴随之转动,而小盂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使小盂中盛放点燃的香料,不致燃烧衣被。共结构之科学,与近代飞机上用以保持仪表平衡的陀罗仪原理相似。在唐代贵族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地使用银熏球。唐代以前的熏球实物目前还没有发现。其设计精巧,即使把薰球放到被子里也不会倾覆熄灭,因此它同时具有熏衣物和取暖的两重功效,兼具两种用途。故也称“被中香炉”。
唐代贵族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地使用银熏球。唐代以前的熏球实物目前还没有发现。《西京杂记》上就有关于熏球的记载。辽代使用香熏球,明显源于唐朝,这是辽与中原文明传承的例证。
法门寺出土的两个香囊均为鎏金银质,一大一小。二者构造相同,以两半球扣合构成囊体。囊内铆接二持平环和香盂,持平环之间及内环与香盂之间成直角相互支承,使香盂保持平衡。囊体镂空,供香气溢出。香囊内有一个钵状香盂及两 个平衡环,香盂用短轴铆接,内、外平衡环间也以短轴铆接。持平环之间及内环与香盂之间成直角相互支承,使香盂保持平衡。囊体镂空,供香气溢出。
圆球的外壳银质鎏金,可以在被中自由滚动。灵活的外壳与内部的两层活环互相配合,使香炉形成了三个自由转动度。香熏球运动时,内、外平衡环也随之转动,但是香盂的重心始终不变,使香盂面始终保持平衡状态。在另一方面,香熏球采用两层或三层活环,可能也是为了是香盂同外壳之间保持距离,使外壳具有适宜的温度。
香熏球的发明人被认为是房风,但是后来一度失传。巧工丁缓重新发掘出它的制作工艺,再次发明了平衡环。《西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球,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被褥,故以为名。”丁缓的香炉机环朝各个方向旋转,而炉体却能保持水平,可放在被褥里。
在此之后,香囊仍不断出现于中国唐代的文献中。西安何家村窖藏、沙坡村窖藏均有发现,英国的哈克期美术馆,日本的正仓院也均藏有我国唐代的银香囊。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香熏球,结构比较复杂。内部由三层活环结构,转动更加灵活。但基本原理和法门寺的两件是大体一致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