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知识首页 频道列表

人生充满痛苦和不安的根源是什么

2016-01-2813920
 
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诸受是苦。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慨叹: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过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我们之所以很难体会到本心,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很多习惯,尤其是心的习惯,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窘境,比如前面说到的紧张对抗,还有趋利避害、推卸责任、自以为是、太在意自己的方式等等。我们修行便是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扭转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渐摆脱困窘的境地。
 
趋利避害大概是所有众生最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趋利避害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想脱离痛苦、寻求解脱,这就是趋利避害的一种表现。但问题是很多人对趋利避害上瘾,只要一感觉不舒服马上就另外寻找慰藉,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去认知和体验。
 
天热要开冷气,天冷要烧暖气,风吹日晒很辛苦,出门要坐车。就在这个忙不迭寻找安适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错过体验四季的乐趣,而且还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容易受伤害。
 
对趋利避害上瘾,也有人称之为“纵欲”。我们一般认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才是纵欲,不过在较微细的层面上,只要有条件,每个人都愿意纵欲,因为纵欲是人们逃避不安的习惯性方式。
 
人们孤独、烦闷或者感觉有压力的时候,会喝酒、暴饮暴食、购物、打电话、上网,或者窝在沙发里不停地换电视频道,反正就是不想留一点空间给自己去面对那份孤独、烦闷或压力。
 
用来帮助我们逃避不安的种种活动本身,又会带来新的烦恼和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得到安适,而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
 
以前的人排遣情绪还能写信、看书或培养某种陶冶性情的爱好,而现在的人远没有那份耐心,除了对轮回,对什么都很快就厌烦。人生如朝露,可我们似乎还嫌它过得不够快。现代社会处处可见许多人对趋利避害上瘾,人们不能容忍哪怕是一丁点的不舒服、不满足、不方便,所以不停地寻找安慰、便捷,并且相信能找到。
 
常听人把烦恼增多、内心空虚归咎于物质的繁荣,其实不尽然。物质会对人心产生一定影响,但关键还是人心在作怪。烦恼多,是因为物质条件改善后内心执著的东西更多了。
 
以前你可能只有一块手表舍不下,现在却有房子、车子、存款时刻牵着你的心。内心空虚也是因为物质丰富后有更多逃避痛苦的选择,你可以更频繁地变换安慰的方式,结果你便更频繁地感受到不满足和挫败。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吧,特别是物资短缺年代里长大的孩子,一块糖、一件新衣服就能让你高兴很久。当你从父母或其他人手里接过这样的礼物时,你心里充满了感激。你会说谢谢他们,你会非常珍惜那块糖并用心去品尝它的味道,你会懂得欣赏自己的新衣并且真心赞叹它的美好。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眼里的礼物越来越少,你能得到的越来越多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得,因为你聪明、能干、努力。然而,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自闭症患者中不少就是某些领域的天才。能干的人也多,努力的就更不用说,你看建筑工地上的那些工人,谁不比你辛苦?但是,并非所有比你更聪明、更能干、更努力的人都过得比你更富足安适。只能说你比他们幸运,而你却忘记感念自己的福报。
 
我并不是说人生在世就应该低头承受痛苦,其实不是我们自己选择受不受苦的问题。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诸受是苦。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佛法知识,带你认识佛教的法器
在藏传佛教的神系中,各神灵形象各异且都有各自喜欢法器和祭品。藏密中最喜欢召唤的是Mahakala(玛哈嘎拉),即大黑天,他被认为

评论2017-06-155037

浴佛节 | 共迎释迦牟尼佛诞辰
农历四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诞辰又称浴佛节、佛诞节、灌佛会各地纷纷举办浴佛法会以此清净身心,洗涤烦恼妄念承续法身慧命,获得

评论2017-05-031972

【浴佛节专题】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八,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又称佛诞节、浴佛节。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评论2017-05-031945

供灯的利益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恶鬼。皈依僧,不堕

评论2017-02-0810388

佛门传灯
佛门传灯佛法能照破世界冥暗,像灯一样,所以把传法叫传灯。《维摩诘经菩萨品》言,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点然了百千盏灯,黑暗的地

评论2017-01-189272

佛教知识:佛教法器种类与使用
佛教的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

评论2017-01-173392

施与受 何者比较快乐
  帮助人、救助人,这就是布施。在佛法的六波罗蜜当中,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包括自己的钱财、智慧、精神依种类来分,大致可分

评论2016-03-242617

佛教基本知识--道谛之加行道
加行道,即已积集资粮道者,为证道故加功用行,而进修暖等四法,故名加行道。前面说的资粮道,也有加行的意义,可以安立加行的名

评论2016-03-244098

《佛学基础知识》业的分类
二、业的分类:业可分为很多种类。1、以身,口,意三业来分。  ①身业:身体的行动是一种造作,故身体的行为就是身业。  ②口

评论2016-03-243808

学佛必须持有三种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

评论2016-03-24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