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知识首页 频道列表

葱蒜韭菜是植物 为什么不可以吃

2015-12-0215610
 
佛教讲究慈悲,因此长养慈悲心,所以不食众生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葱蒜韭菜等都是植物,为什麽不能吃?
 
对于修行人来说,难道吃葱蒜韭菜洋葱会比吃肉边菜严重吗?
 
葱、蒜、韮、薤、兴渠,名为五辛,虽然都是植物,契经都说葱等五辛臭秽不淨,生食则增长瞋恚,熟食则增长淫欲,减损众善,障碍圣道;如是不淨物,修行者应当远离。
 
《梵网经》云:若佛弟子故食五辛,则犯轻垢罪。
 
因此佛在《楞严经》中有详细说明食五辛之过失,如《楞严经》卷8开示: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讚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意思是说,一切众生食甘就能生存,若食有毒之物就会死掉了,意谓所食之物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色身果报。
 
五辛等植物也一样,这五辛虽也属于甘食,但是吃了就会有遮障道业的后果;所以说众生想要求真如三摩提的话,应当断除世间的五种辛菜。这五种辛味的食物,煮熟了吃,会增长淫欲;生吃的话,脾气会增大。
 
因此,这个世界中吃五辛的人,纵使他能够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人、仙人嫌其臭秽而都避开他、远离他。
 
当他正在吃五辛的时候,散发出来很浓的味道,诸饿鬼等就在他嘴巴上舔,因为饿鬼的福报就是只能吃这类有浓重臭味的东西。
 
每一次吃五辛,清淨的护法善神自然会厌恶臭味而远离他,诸饿鬼等就来舔他的唇,如此常与鬼住;常与鬼住的结果,就是福德日渐销损,常无利益。
 
吃五辛的人,当他在修禅定的时候,既然菩萨、天仙、十方善神都不来守护了,这个时候大力魔王得到方便,就化作佛身来为他说法。
 
说什么法呢?非毁禁戒,讚歎淫怒痴。这样跟著魔的教导走下去,最后命终就会变成魔王的眷属,然后受魔福尽了以后,就堕入无间地狱。
 
所以说,修菩提的人应该要永断五辛,这是修习楞严真如三昧的所有菩萨们第一增进修行的渐次。
 
所以,食肉与食五辛都是圣道之障碍,食肉之人断慈悲种性,难与圣道相应。
 
契经中多说食肉之种种过失,譬如《入楞伽经》卷8云:食肉之人,众生闻气悉皆惊怖逃走远离,是故菩萨修如实行,为化众生不应食肉。
 
这是说,食肉之人,众生闻到他身上的气味,都惊吓恐怖逃走远离,所以菩萨如实修行,为了教化众生,不应该食众生肉。然而,佛法亦有开缘,若有树木五穀不生,唯有杂草可供放牧之处,若不食肉难以生存,则得食三淨肉:非我所杀,非因我杀,眼不见杀。
 
又譬如六祖惠能大师,得五祖衣钵后,连夜南下,到了曹溪,避难于猎人队中,前后十五年,每到吃饭时,就以菜寄煮肉锅,但喫肉边菜。虽食肉边菜而不食肉,只是因缘所逼而不得不如此;但还不至于逼使护法善神远离,就不会引来鬼道众生环绕;因此,佛弟子在初学佛时,得食三淨肉或肉边菜,但是仍然应该渐渐设法远离食肉及肉边菜;因为食肉的过失很多,佛弟子不应该食肉。因此,修行人食五辛有时候比食肉来说,影响更为严重,因为善神远离故,恶鬼相缠故,引恶法故,遮重故,障道故,容易轻罪作重故;由是诸多因缘,佛遮制禁食五辛之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佛法知识,带你认识佛教的法器
在藏传佛教的神系中,各神灵形象各异且都有各自喜欢法器和祭品。藏密中最喜欢召唤的是Mahakala(玛哈嘎拉),即大黑天,他被认为

评论2017-06-155242

浴佛节 | 共迎释迦牟尼佛诞辰
农历四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诞辰又称浴佛节、佛诞节、灌佛会各地纷纷举办浴佛法会以此清净身心,洗涤烦恼妄念承续法身慧命,获得

评论2017-05-032136

【浴佛节专题】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八,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又称佛诞节、浴佛节。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评论2017-05-032111

供灯的利益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恶鬼。皈依僧,不堕

评论2017-02-0812308

佛门传灯
佛门传灯佛法能照破世界冥暗,像灯一样,所以把传法叫传灯。《维摩诘经菩萨品》言,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点然了百千盏灯,黑暗的地

评论2017-01-1810351

佛教知识:佛教法器种类与使用
佛教的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

评论2017-01-173547

施与受 何者比较快乐
  帮助人、救助人,这就是布施。在佛法的六波罗蜜当中,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包括自己的钱财、智慧、精神依种类来分,大致可分

评论2016-03-242713

佛教基本知识--道谛之加行道
加行道,即已积集资粮道者,为证道故加功用行,而进修暖等四法,故名加行道。前面说的资粮道,也有加行的意义,可以安立加行的名

评论2016-03-244227

《佛学基础知识》业的分类
二、业的分类:业可分为很多种类。1、以身,口,意三业来分。  ①身业:身体的行动是一种造作,故身体的行为就是身业。  ②口

评论2016-03-243914

学佛必须持有三种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

评论2016-03-24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