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知识首页 频道列表

宗舜法师佛教知识问答录(32)

2015-07-0131460
   
 
佛教知识问答录(32)
 
中国佛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宗舜法师(@无尽灯楼 )
 
32、师父说归依后会获得“归依体”,我们一直觉得很神秘,归依体究竟是什么?
宗舜法师:归依体同戒体一样,是指行者受归依后,在自身产生的“防非止恶”的功能。通俗说,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内心中对于三宝的坚定不移信念及由之而生的对三宝信顺的力量”。
 
3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失去归依体呢?
宗舜法师:归依体可谓难得而易失,如果不知道破坏归依体和失去归依体的因缘及守护的方法,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破失归依体的因缘,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有二种:
 
   其一是明确表示舍弃归依,比如向能听得懂自己语言的有情(主要指人)说“我不信佛教”、“我没有归依三宝”、“我只是对佛教有兴趣、研究佛教,并不信他”等等,哪怕只是开玩笑说出这类的话,对方如果认同了,即破失归依体,因为他违背了归依后纵遇命难不舍归依这一条原则。这是正舍归依。这里的重点是对方能听懂你的话,了解其中意思。但假如对方有耳疾听不见声音,或者不懂你说的语言,那就不算舍弃归依。
 
   其二是虽未明确表示舍离三宝,但错误地认为同三宝相背的外道“大师”与三宝功德相同,如说“儒教与佛教相等”、“道家证得的最高境界与佛教的最高境界是相同的”、“某某气功大师达到了佛的境界(甚至超过了佛)”、“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大师都是一个真神化现的”等等,这就违背了《瑜伽师地论》所说的“更不说有馀大师”的原则,犯了“二许”的过患。既然对于归依不能坚决信解,“心未诚归,故亦成舍”。也就是说对于佛陀这个唯一大师你并不能诚信归依,那归依也就被舍弃了。至于仅仅违反这二条外的其他要求,则是“仅违学处,非是舍因。”也就是于戒律要求上有欠缺,但没有舍离归依。
 
34、法师,俗话说:“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这样理解会破失归依体吗?
宗舜法师:应当指出的是,在中国,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三教同源”、“三教合一”、“三教一家”的思想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不仅没有认识到这种思想是破失归依之因,反自认如何圆融高超,对于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来说,有极大的“隐性危害”。古德虽从一些特殊因缘出发,说了些调和三教的话,但并没有将其放在同等的地位上。明代莲池大师在“答桐城孙镜吾居士广寓”的信中指出:“三教一家,不可谓不同。虽云一家,然一家之中,有祖孙父子,亦不能谓尽同。必欲约而同之,使无毫发之异,则坏世相,为害不浅矣。如一株树然,有根有枝有叶,终不可以枝叶而认作根也。”这里的“一家之中,有祖孙父子”的比喻,实在形象。而作为佛教信仰者,大概谁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孙子”辈的吧!莲池大师所谓“不可谓不同”,即从世俗谛而言,亦即共道的人天乘。而其所谓“不能谓尽同”,即从胜义谛而言,亦即不共道的解脱乘。如果不别根本枝叶,硬要说完全相同,确实“为害不浅”!
    明代憨山大师在《观老庄影响论》中也说:“孔子为人乘之圣也,故奉天以治人;老子为天乘之圣也,故清净无欲,离人而入天;声闻缘觉,超人天之圣也(后略);菩萨,超二乘之圣也(后略);佛则超凡圣之圣也,故能圣能凡。在天而天、在人而人,乃至异类分形,无往而不入,且夫能圣能凡者,岂圣凡所能哉!”这些见解与我们现在的一些近似“乡愿”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可见,古德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极为鲜明。相反,不别内外,将佛教与道教、儒教、天主教等五六家“融为一炉”,制造出“几不象”的大杂烩,往往是邪教、邪法的拿手好戏。更何况,也该问问其他宗教,人家承认不承认跟你“同源”,共用一个“真神”,说你就是他,你等同于他。如果人家根本不承认你这些观点,自己一厢情愿对于佛教有损无益。这是对佛教的弱化与矮化,对佛教的破坏是非常大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决定有情转世轮回的因素是什么?
  问:决定有情转世轮回的因素是什么?  大师答:决定转世的因素,一是烦恼,二是造业行为。  烦恼有多种,但作为转世主因

评论2015-07-313637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什么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也是以五戒为基础。何谓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达到

评论2015-07-315181

什么叫开悟?
温馨提示阿弥陀佛,【礼佛禅寺】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家见面有一段时间了,感恩诸善知识的关注!此平台立志弘扬正法,培养佛弟子的正

评论2015-07-3111738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耍阴谋诡计,面对被人欺负时经常一笑了之,不会挂记在心,身心清净心情愉

评论2015-07-314404

『佛教知识』 男子有四恶,女人有九恶法和五欲想、八十四态
  男子有四恶,急所当知(优填王经)  《优填王经》节录  王曰:愿佛具为吾释地狱之变,及女之秽?佛言:具听。男子有

评论2015-07-137974

【佛教知识】千万不要触摸刚去世亲人的身体(转帖传阅,功德无量)
人去世8-16小时内,神识逐渐离开躯体,此时逝者的感觉宛如老牛剥皮,异常痛苦,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生大愤怒

评论2015-07-084512

【佛学知识】佛教所说的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
佛经中说,一个日月系,为一个小世界,须弥山为日月环绕的中心,也就是说,一个须弥山,即是一个小世界。须弥山的问题,至今仍是

评论2015-07-033842

【佛教知识】什么是佛教?
问:什么是佛教? 佛教这个名词是梵文Budhi的音译演变而来 的。Budhi的意思就是觉醒。所以佛教可说是觉醒的哲学。这个哲学出自于悉

评论2015-07-013851

【佛教知识】佛教四大菩萨的坐骑及含义
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而这四位菩萨的坐骑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象征的含义也有区别。

评论2015-07-013857

解读中国“茶禅一味”
人们一想到禅,脑际往往会闪现出一幅人在大树下或草木间打坐、静虑的画面。这种人在草木间的意象正是汉字茶的构字法。如同看图解

评论2015-01-2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