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知识首页 频道列表

【佛教知识】无住为本

2015-06-1021100
 无念为宗和无相为体是证果境界,欲证上述境界,须依“无住为本”来修行。

六祖云:“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著法,名为自缚。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境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心经广义》云:“心若住法,则成执著。诸法自性,本来皆空,故能平等齐现。若当前法相滞于想像而不能空,便为余法齐现之障,所谓顾此失彼是也。想已成障,便落想蕴。若欲回复平等法性,但力破想蕴便得。”而破想蕴,应从“无住”入手。

凡夫由于不信佛教,不信“因果报应,随业轮回”的道理,多有“断灭”之见,常有“青春无几许,行乐宜及时”的想蕴,不明人生价值为何,于是拼命追求“五欲”之乐。不少凡夫对于爱情缺乏道德观念,贪新厌旧,朝三暮四,爱恨无常,以致不少家庭不和,烦恼、分裂,乃至造成家庭悲剧。人们往往因为思路不同而作出不同的反应和抉择,在关键时刻,往往只因一念之差就决定了生死大事。

《金刚经》说:持诵金刚经的善男子、善女人,本应受人尊重,如今被人轻贱,先世罪业,当得消灭。如此重业轻报,未尝不好!能作如是思想,即能以“无住”而度过难关。唯凭意识形态的理解开通,难于彻底“无住”。有些伤心事,自己不想“住相”,但它却会自动浮现出来。例如东坡悼念朝云诗云:“不思量,自难忘;相向无言,唯有泪千行。”因内心怀念苦种炽烈,难于平息。必须“自有解脱之因,又蒙诸佛菩萨慈悲护念”,才能“降伏其心”!而得“无往”。

《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即破执的程度不同,则所证境界的层次也有差别。如: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诸地菩萨,佛,此是显教破执证果的层次。

众生之所以会随缘造业,随业轮回,生死不休的主要原因,在于七识作梗,法理如下:“众生第七识带起俱生我执,萌诸于心,固有我相、他相之见存;形诸外迹更有此身、彼身之分别。一般凡夫不论醒时、睡时,此执未尝暂舍,故日夜恒在我相阴影之中,昏迷不觉。益我者视为亲友,损我者视为仇敌。世界所以多故,全系于此。”故欲彻底无住,关键在于破除七识。

七识未破,则烦恼障、所知障仍存,未能无住,更难“道即通流”。达摩西来眼见中国学人,多从文字上用功,满足于意识形态的知见,反成佛性之障碍,故提倡“一乘顿教,寓解于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学人以至诚心求法,蒙通宗祖师神力加持,根机猛利、师资道合者“时节因缘”一到:“凡心顿开,灵光忽耀,即通初关;打成一片,迥脱根尘,即过重关;性相交融,运用自在,即透后关。到此时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实证法身境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详解佛教吉祥花
莲花: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不仅表示坚贞、纯洁,还是谦逊、清廉的形象写照。

评论2018-01-0232246

—七觉支
七觉支七觉支,又名七觉分、七菩提分。觉,就是正觉、智慧,觉法分为七种,所以称支或者分。七觉支就是导向菩提智慧的七种要素,

评论2018-01-0221433

正信的佛教是什么
正信的佛教是什么?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迷信和正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永久都是一样。

评论2018-01-0230011

常识:什么是“八识心王”
常识:什么是八识心王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 眼识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

评论2017-12-2926125

念佛的几种常见方法!
念佛的几种常见方法!(一)高声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念到数百声,自换一番境界。业报差别经云:

评论2017-12-2926059

佛学知识 皈依三宝
三宝分别是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

评论2017-12-2930273

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的核心意思是什么
阿弥陀佛的核心意思是无量寿、无量光。阿是一个否定性指称,就是无空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无量。 现在有很多人只念

评论2017-12-2918943

佛法知识普及
《华严经》里面有说: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最最主要的是普度众生,同登华藏玄

评论2017-12-291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