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是形而上的雅物,对人的作用超越了味觉和感官的享受,是养性、养生的良药。我们只有贴近于它,才可领略到哪香透心脾的芬芳与高雅之中蕴含的神奇力量。
隋唐以来,特别是到了宋代,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史上文化高峰的到来,文人熟谙香学就与皆明医理一样。上到帝王,下到一般的知识分子,虽学有雅俗、艺有高低,和香、用香好像已经成为一门必修的学问和生活的必然。无论是香品的普及,香药的用量,和香的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举国上下几乎到了无处不香的境地。香药贸易市场繁荣,收入最高时竟占居了国家收入的四分之一。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蔡襄、李清照、丁谓、欧阳修、徐铉等文坛巨匠更是把和香、品香与个性、与生活、与情趣、与道德修养融为一体,留下了一个个雅趣横生,流芳百代的感人故事。
作为文坛巨匠的苏轼,一生中与香有着不解之缘,在他的许多生活片断中都离不开香的踪影。宋哲宗三年春,人日。仍然沉浸在春节欢乐氛围中的杭州,下起了一场飘飘洒洒的小雪。蝉翼般透明的银纱下,新的生命律动中好像又孕育出了奇妙的生机。这日,身为龙图阁大学士兼杭州知府的苏轼,早早起了床来,用银钗拨开狻猊炉中即将燃尽的香炭,重新加上一枚香饼。待狻猊口中喷出轻轻的香烟后,他深情地为正在熟睡的夫人整了一下被角,轻吟着一首新填的《翻香令》走出卧房。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
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
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当走过中厅,打开房门,他惊喜的发现,目及之处,万物都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银装。特别是院中的梅花,在那薄薄的银纱下,暗香涌动,花姿姣丽,诗人不知不觉度步并陶醉于梅花丛中,凝神品赏起来。良久之后,先生缓步回到书房。在他亲自改制的玉琮薰炉中焙好香炭,取出得意门生黄庭坚不久前托人送来的一坛湿香,用竹刀割下一角香膏置于银叶中间,轻放炭火之上。炉盖尚未盖上,一缕馨香便飘然而出,香气透彻肌肤,清润脱俗。苏东坡赞叹道:鲁直和香已入化境矣。
苏轼对黄庭坚的香品十分赞赏。香如其人,既豪放俊逸,又素朴雅淡。他整了一下衣襟,微闭双目端坐于炉前,静静的品赏着,让香气慢慢的进入口鼻和毫毛孔窍,滋养着那令人难以窥视又主宰着人生命运的“本性”。
妻子朝云和侍女在门外已经待了许久,大家几乎是屏住了呼吸,深怕出一点动静会扰乱先生的雅兴。她们本是来请先生用餐的,见此情形,知道先生又将放弃早餐。大家揣想,今天又必定会有诗词文章或书画佳作问世。只好坐在书房外面,分享着绕帘而出的余香,等待着新的惊喜。
卯时已过,苏东坡慢慢睁开双目,舒展了一下腰身,站起走到书案之前。在一张用古藤特制的“东坡笺”上运墨陈色。顷刻之间,一幅玉肌冰骨的雪中红梅跃显于纸上,画上题诗曰:
鲛绡翦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肯伴老人春一醉,悬枝欲落更多情。
东坡先生没有如大家想象的那样诗兴大发或文思涌动,他将画作悬于壁上欣赏了一会后,便匆匆走向他“和香”专用的香舍。虽然苏轼没有像过去那样豪兴大发,挥笔泼墨,他仍然是要完成一件准备已久的重要作品——《雪中春信》印香的合成。一场春雪使他产生了新的灵感,它对这款香的领悟已入化境。
为了这款香,从年前入冬后的第一个甲子日,他就开始炮制计划需要的各种香药,按时间进行窖藏。但他好像在等待着什么,迟迟没有进行和香。一场如期而至的春雪,仿佛送来了他参之不得的天机,提供了创作的机遇。饱经风霜的“东坡居士”恰似园中的老梅,身上重新获得了生命的激情,脸上洋溢着发之内心的喜悦,已显苍老的眉宇间又透出了年轻人的润泽。
他命书童送来笔墨,将香方进行了重新调整。把原来的一君、五臣、九佐、十八辅的配伍,改为三臣、五佐、九辅,并重新组方。把原定为君药的海南沉香改成为三种臣药之一,在君药的位置上写上了“梅魂雪魄”四个如铁画银钩般的正书小字。组方是和香的重要环节,只有君、臣、佐、辅各适其位,药量恰到好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成方后,他又反复的推敲了几遍,对几味辅药的分量略作了调整,确定了香方。
他从博古架上取下一个精致锦匣缓缓的打开,拿出一只白如羊脂的玉碗。轻轻的擦拭以后,捧着来到书房。唤来妻子朝云和侍女嘱咐道:这是当年御赐之物,当应今日之用。你们用它去取来院中九百九十九朵梅花心中之雪,此雪为纯阳至真之物,此碗盛之可使花气不散。取雪之时要摒弃杂念,存感念天地和老梅之心,用毛笔轻轻扫下,不可伤及梅花,快去快回!随即把玉碗和几支崭新的羊毫毛笔郑重的递给她们,陪她们走到厅门,看她们在老梅树下取雪的过程后,才放心的回到香舍。
东坡先生坐下来小息了一会,喝了一杯书童送上的龙井茶。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他取出一只长三尺六寸五分,宽一尺九寸,制作精美的降真木和香盘放于案几中央,然后,让书童从香窖中取出炮制好的种种香药,按配方一一称出,分别放于和香盘四周。这时,妻子朝云与侍女已采集完梅心雪回到书房。玉碗中的雪大部分已经融化,带有花粉的雪水闪着淡而晶莹的黄光,散发出幽幽的梅香。
苏东坡来到书房,接过玉碗,深深地吸了一口令人陶醉的梅蕊香气,向妻子和侍女投来赞许的目光,转身进入香舍。按顺序把配好的香药在和香盘铺撒一层,用鬃刷弹上一层“梅魂雪魄”细细的花露,再铺一层香药后,又弹上一层花露……。待到基本润透之后,开始了香药的真正和合。
这是一个人与香药进行交流的重要过程。只见苏轼全神贯注,两只手不停的调和着香药,时疾时缓,有时轻若无物,有时又如力拨千斤;一会如太极云手,一会有如轻抚瑶琴,令我们好似感到一股气息在周围有节奏的运动,又似听到了“梅花三弄”优美的古韵。盘中的香粉在有节奏的翻滚跳动着。此时的苏轼不知是在寻觅哪梅花的神韵还是弹奏自己的心音,他是那样的如痴如醉,额头上出现微微的细汗,他全然不觉。他用心在品味和把握着和香的火候,大约半炷香的时间,室内充满了迷人的梅香。突然,他缓缓的收起了双手,结束了和香的过程,室内是那样的宁静,空气好像也在收缩着。
苏轼站起身来,把和好的香粉收入到准备好的瓷罐之中,用几层宣纸把瓷罐密封起来,装入蒸锅。他亲自点燃炉灶中杉木炭,从武火到文火,蒸了大约一个时辰。停下火后,他打开蒸锅,将一个绣锦的棉罐罩严严罩住瓷罐、从锅中取出瓷罐放于案上,待它慢慢地凉却。
巳时将尽,苏轼怀抱香罐回到书房, 蒸过得香药已经冷却,苏轼打开瓷罐的封纸,用银香匙取出一匙香粉,在官窑烧制的粉青香盘上用印香模具“银篆盘”制出如缪篆写成的寿字香篆。此时人们只能闻到似有似无的淡淡香气,这是香气内敛的名香所具有的效果,只有焚烧时香气才会散发出来。
苏轼点燃了香篆,缥缈的香烟一会聚成一线扶摇直上,如玉柱擎天;一会又倾泻而下,如蛟龙探海。散开时一会似黄山云雾,一会又细细如驻游丝。那氤氲的香气,则好似万株梅林同时喷香。苏轼自言道:百日窖藏后其香韵则会更加悠长。
这时,天上又下起了小雨,空气骤然变湿,香气给人的感觉更加细腻润泽。苏轼轻掩了一下窗户,调节了空气的流动速度,又细细品赏起来。忽然家人来报,黄庭坚求见。先生喜出望外,传出话去,快快请入书房。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中成就较大的一位,与恩师时有书信往来,不久前还派人送来《江南帐中香》及以此为题的诗作。其中写到:
百炼香螺沈水,宝熏近出江南,一穟黄云绕几,深禅想对同参;
螺甲割昆仑耳,香材屑鹧鸪斑,欲雨鸣鸠日永,下帷睡鸭春闲。
苏轼则和之为:
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黄鲁直趋步走进书房,躬身先施一礼。然后,请苏轼南面而坐,叩首行弟子之礼。落座后说到:学生今日不期而至,既仰师面又闻天香,福愿所适,当为天赐。学生意欲再和恩师香诗一首,不知可否。苏轼说到:鲁直有此雅兴,但随所愿,只是为师早餐未进,已是饥肠辘辘,我们小酌几杯,边吃边谈吧。随即让人把酒和几款小菜送入书房中来。师徒二人边喝边谈,苏轼详细的讲述了这一款香制作的立意与过程,以及今晨赏雪中梅花后得到的灵感与和香时的感受。
黄庭坚听着不住的赞叹,乘兴捻毫和诗一首写道:
置酒未容虚左,论诗时要指南;迎笑天香满袖,喜公新赴朝参。
迎燕温风旎旎,润花小雨斑斑;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
苏轼十分赞许,并说:“和香者,和其性也;品香,品自性也。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师徒二人即以香为题探讨起来,从一炷馨香对养性的作用到对香品的品评。从黄帝论香到孟子、荀子养性、性养。从《尚书》到《楚辞》;从傅玄《郁金香赋》到李商隐《烧香曲》;从荀令留香到当朝徐玄“焚香伴月”。从香对道家的“恬淡寡欲,无为无不为”到儒家“仁”的思想发展之影响,谈到了香在整个中国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全程台灣生產,100%純天然材料,不含任何化學香精 【Fushankodo 富山香堂】http://fushankodo.taobao.com 支持貨到付款
香料之路”PK“丝绸之路”?是调料不是香料!
最近,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新德里举行,印度动作频频,引发世界瞩目。其中一个大动作,是印度、沙特、美国和欧盟签了一项备
评论2023-10-05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