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在我國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民間有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除此之外,端午節也是一個香文化濃郁的節日,端午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也稱為“五毒日”,人們認為五月陽氣最盛,熱毒熾盛,蟲蛇俱出,是十分不吉利的日子,而五月初五尤甚,稱其為惡月惡日,所以端午節當天家家戶戶都會掛艾蒿,喝雄黃酒,在屋子的外沿全部撒上硫磺粉。
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相傳都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屈原,屈原也特別愛香,他在《離騷》中寫道“扈江離與辟兮,紉秋蘭以為佩”,這句話的大體意思是作者的情操高尚,像披上江離、穿上白芷一樣,像把秋蘭結成了佩瑤。縱觀全文,在感受到作者強烈感情的同時,我們發現作者並不是運用直白的呐喊來表達自己的心緒,而更多地利用了一些事物和場景來襯托出自己的深情。香草便是作者表達自己高潔志趣的重要工具之一。
宋人也在端午詩詞中描寫華夏傳統端午節的民俗風情:
宋代蘇東坡的《浣溪沙·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五月榴花妖豔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裏黃驪時一弄。
猶瞢忪。
等閒驚破紗窗夢。
古代文人雅士認為有香味的植物不僅芳香,其芳香之氣也能滋養人的性情,以香養德;同時芳香亦能養神養生,養鼻,祛穢療疾。《黃帝內經》中說:“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端午正值芒種節氣與夏至期間,潮濕中帶著暑氣,濕毒氣容易困阻陽氣,所以端午都有製作香囊,隨身佩香囊的習俗,在增加身上氣味芬芳的同時,也能提陽扶正氣,芳香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