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香道首页 频道列表

香道文化與養生

2017-12-0416570
 
香文化与养生文化
 
中国香文化最早期在甲骨文上有记载,在民俗活动中,我们的祖先在敬神、敬祖、敬天地,或者是大型晏会上必有焚香这一项,它来自于中国最早的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更加崇尚香文化,在《尚书》、《孔子家语.六本》中有详细记载,把它当作一种日常礼仪。《大戴礼.夏小正》有对它的描述。
 
 
 
    从《诗经》、古籍《山海经》《黄帝内经》开始,在中医古籍书中有了用香料治病、防病、淋浴等中药材。秦汉时期大量进口国外的香料。在汉初时期,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总结了汉代以前及至远古人们所积累的用香药的经验,方为后世医学奠定了基础。所以说,香文化与养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至《太平御览》、《时后备急方》、《齐民要求》、《民医别录》、《贞观记闻》、《明皇杂录》。唐高祖时《艺文类聚》、《本草拾遗》、《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本草学经验,新增了当时民间的和外来的香药300多种。其中收录香药近百种,分别归在芳草,香本二类中。
 
 
 
中药的香药分类有60多种,1500多品种。重要的有150个品种。香药是中药学的一部分。其性味都是辛温芳香之物,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祛风邪、郁症、温邪内阻中焦、渗液流水、怔忡等作用。香药在中药学分类方面各有所属。香的养生功能和方法,是通过鼻、口、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发挥作用的,芳香气味入口鼻、肤等空窍。
 
 
 
在心、肺、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的作用下,达到平衡气血、和调五脏。气味分子通过呼吸道粘膜吸收后,能促进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气味分子能刺激人体嗅觉细胞,通过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活动,调节全身新陈代谢,平衡植物神经功能,达到生理和心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香药是中医学的一部分,香药在中医学分类方面各有所属:
 
1、发散解表,解除风邪的药有,百芷、藁木、香薷等。
 
2、疏散气机醒睥化温的药有,苍术、藿香、佩兰等。
 
3、温中健脾,散寒止痛药有,肉桂、丁香、茴香等。
 
4、理气药,开郁散结,行气止代药有,木香、香附、沉香、檀香、甘松等。
 
5、活血通经,祛瘀定痛药有,乳香、降香、泽兰等。
 
6、开窍救闭,提神醒脑有,麝香、苏合香、冰片等。动物类香药是动物的腺体或分秘物,它们的功能具有,强状、兴奋、抗菌等作用。
 
 
 
植物类香药都具有抗菌杀菌作用:
 
远能解表、清热、止咳、化痰、平喘、化湿、消食、行气、开窍、温里、安神、利湿、渗温、祛风、抗肿瘤、补益、收涩等。还能治疗高血压、心脏病、风心病、脑血栓、肺气肿、肺炎、风湿关节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皮肤病、感冒。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针对现代病,电脑综合症、癌症、平轴弹的后遗症、戒毒等等。
 
 
 
 养生之道,养生之术,自古以来是国人用于强身防病、病时用于辅助治疗,病后用于康复。至于强状筋骨,轻身不老,延年益寿,更为人之所求。养生学科,主要是健康人体,属于第一医学范畴。诸多养生方法,言之有理施之有法,行之有效。现在世界上很多科学发达的国家都在研究我国的传统医学,称之另类医学、嗅觉医学、音乐医学、边缘医学。
 
 
 
    我国的古典医学:在世界各地倍受欢迎。但也有很多古典医学科目已失传。养身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护养、补养之意;所谓生: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历代养生学家,由于各自的实践与体会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也不一样,各有侧重和专长。从学术流派来看,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家养生之分。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熏陶之下,经过长期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不仅有丰富的理论,而且拥有相对独立,别具一格的手段和方法,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养生康复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科体系,丰富了养生康复学的内容。
 
    中医民间养生康复学是在阴阳五行,经络脏腑、气一元论,天人相应及整体恒动观等理论指导下,吸取了各学派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腑脏,通畅经络,节欲葆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使养生保健康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饮食养生中强调食养、食节、食忌、食禁等。
 
 
 
药物保健则注意药养、药忌、药禁等。此外民间传统外治法还有20多大类,300多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从战国时中医药学的《黄帝内经》、《灵书》、《针经》、《神农本草》、《本草纲目》、《医学纲目》、《寿世保元》、《遵生八笺》等等。都以其系统的整理观念,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方法,切实的临床疗效,灵巧的医疗手段,安全的施治途径和置身于养生环境中,达到身心平衡。
 
 
 
    身体健康的特征:生、长、壮、老是人类作为自然界活动产物的生命规律,了解并探讨生命的自然规律,并顺应这个规律。一个健康人,不仅生理方面是健康的,同时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国际卫生组织(WHO)在对健康的定义指出,健康的含义不指定不患病,而且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处于完满的状态”。
 
 
 
    以上所说的传统医学,现代科学,都还在探讨,所有的探讨源都离不开全息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它包括:
1、穴位全息律:
2、生物全息律:
3、生物全息律与植物结构:
4、生物全息律与动物结构等:
 
 
 
模糊理论(在临床医疗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现象,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随机性和模糊性)。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等等、等等都离不开,养生康复里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医外治体系,也是治疗中老年病的有效手段。他即疗身也养性。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时。这是中国远古代就有,是颗璀璨夺目的瑰宝。我们祖先以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这一风格奇特的中国香文化。把香文化、养生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做一个中国特色新文化,靠我们的创意、和设计,以点带面做前人没有的,而且也拿不走,丢不掉的,勇于创新的中国特色香文化。
 
 
 
我国焚香习俗起源于春秋时期。古人为了驱逐蚊虫,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便将一些带有特殊气味和芳香气味的植物放在火焰中烟熏火燎,这就是最初的焚香(熏香)。
 
古人焚香,用矮桌置炉,与人膝平。桌上摆香炉、箸瓶、香盒三种器具。焚香时,香炉两边各置箸瓶、香盒。香盒用来贮放香料,箸瓶是盛置火箸、火铲之类用具的铜瓶,香炉为焚香之器。焚香很富情趣和技巧,如品茗一样,被士人当成高妙纯粹的享受。
 
 
 
焚香在我国古代,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清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有四只香几,上置三足香炉,皇帝升殿时,炉内焚起檀香,致金殿内香烟缭绕,香气四溢。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香炉赋》中有一联:“随风本胜千酿酒,散馥还如一硕人。”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焚香给人们带来的莫大享受。
 
 
 
在《三国演义》中,就有描述诸葛亮在城楼上焚香、弹琴、唱空城计的情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赴澹州路过广州时,买了好几斤檀香,并建一“息轩”,常在轩中焚香静坐。他题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观书时,斋中常要焚香,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陆游官职卑微,所得“禄米”还不够他买酒喝的,但他看书时也还是舍得花钱买香烧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题有一副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描绘的是一缕缕青色的烟雾从宝鼎之中袅袅升起,幽窗之下两人品茶对弈的悠闲情形。
 
 
 
古代焚香使用的“香”,为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香的散末,而非今日之线香。香末是放在香盒里焚燃的,香盒里的沟槽压出“福”、“寿”字样,香末压紧之后,便可沿着沟槽依次燃着,可惜现在香盒随着香末的消失,也很难觅见了。
 
 
 
在中国所确定的五大宗教中,唯佛教与道教与香最为因缘深厚。 
  道教是中国土生的宗教。在宗教轨仪中,供奉神灵时,要求有香、花、灯、火、果五种供奉。五种供物,以表示天地造化,万物相生相克之理,以合神明之道。 
 
 
 
 
  五行:
 
金:用铜铁成锭,贴金箔代替。 
  木:即香,用香刻成假山。 
  水:即净水,用净盂盛之。 
  火:即灯。 
  土:黄土取方一块。 
 
 
  道教称香有太真天香八种:道香、德香、无为香、自然香、清净香、妙洞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 
 
 
 
 
  宁全真在《上清灵宝**》卷五十四曰: 
 
 
  “道香者,心香清香也。德香者,神也。无为者,意也。清净者,身也。兆以心神意身,一志不散,俯仰上存,必达上清也。洗身无尘,他虑澄清。曰自然者,神不散乱,以意役神。心专精事,穹苍如近君,凡身不犯讳。四香和合,以归圆象,何虑祈福不应。妙洞者,运神朝奏三天金阙也。灵宝慧者,心定神全,存念感格三界,万灵临轩,即是超三界外,存神玉京,运神会道,不可阙一,即招八方正真生气,灵宝慧光,即此道也。
 
 
 
 
 
 
 
以应前四福应于一身,以香焚火者,道德无为之纯诚也。以火焚香者,诚发于心也。”道教在斋醮仪式中,将烧香行为都规定了名相,其意义是十分深刻的。 佛教是圆教,不仅解行圆满,而且对俗谛认知也有圆满解释。仅此“烧香”来以论证。佛教徒在宗教仪式时,特别早晚诵经功课中,起口便唱诵“炉香赞”。
 
其云: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在佛前大供,有唱“戒定真香赞”或唱“香纔爇赞”等。焚香而作赞叹之语,是禅诵次第之首,禅香之燃,当列第一。 烧香又称焚香、拈香、告香、捻香、插香等。 禅宗注重拈香之称,常于种种场合拈香。如:开堂之日,祈求圣寿万岁之拈香,称为──祝圣拈香。 
 
 
 
 
  法会之时,为出席敕使祝福之拈香,称为──敕使拈香。 
  接嗣法灯所作之拈香,称为──嗣法拈香。此种表明师承关系及感念师恩之情也。为诸佛菩萨、檀樾(施主、信徒)等拈香,称为──佛事拈香.其中,嗣法拈香,住持亲自插于香炉中,其余之拈香行事,则由住持拈香付与侍者,再由侍者插于炉中。 
 
 
 
 
  如何拈香呢?据《禅苑清规》卷五曰:“烧香者于香台之东,向住持问讯毕,两手捧起香盒,以右手拈盒置于左手中,继以右手将盒盖安放香台之上,右手上香,向敬献之对象焚之。其后,右手将盒盖覆于盒上,双手捧香盒安放于香台,并低诉祝愿。” 
 
 
  通常烧香点燃后,用手轻轻煽去火苗,双手持香举到额头,香头对准所礼之对象,片刻,渐次插入香炉。一般三炷香即可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敬礼。
 
 
 
 
 
香的养生作用是针对身心同时进行的,华彩妙香首先通过香的药性清除体内的浊气,使心灵的光芒由此得以释放,心灵得到滋养,心态平和、不急不燥,又能反过来调理身体。并且香品中某些药性具有扶正祛邪、助长正气的作用,使心灵的力量不断增强,这样通过身心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皓月当空时可以焚香一炷,对月抒怀,感慨今古,思量过往,同时进行自我反省,亦不为一件乐事;春雨绵绵之季,可以坐雨闭窗,点一炉香,闻香听雨,忙里偷闲一番;夏日骄阳当空之时,可以点一款清幽的香,临窗摹帖,平心静气,降息怒火,体会心静自然凉的真谛;
 
 
 
秋风萧萧,硕果飘香之时,焚一炷醇厚的香,在浓郁的香气间体会丰收的喜悦;冬天点一支温暖的华彩妙香,让那阵阵馨香陪着度过整个冬季。此外在自己的生活范围中点上自己喜欢的香,不仅可以祛除环境中的异味,还可以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
 
 
 
 
焚香、品茗、挂画、插花,是中国古时文人的“四般闲事”,闲事,即无所事事之事,以闲养心,通过雅致之趣颐养情志、修身养性。传统的和合香,同样采于深山、聚于药室,经由不同的香药配伍,以馨悦的香气为使者,适时熏燃,能够改善空气、防疫、安神养心。
 
 
 
香的养生作用是针对身心同时进行的,它首先通过香的药性清除体内的浊气,使心灵的光芒由此得以释放,心灵得到滋养,心态平和、不急不燥,又能反过来调理身体。并且香品中某些药性具有扶正祛邪、助长正气的作用,使心灵的力量不断增强,这样通过身心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香料之路”PK“丝绸之路”?是调料不是香料!
最近,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新德里举行,印度动作频频,引发世界瞩目。其中一个大动作,是印度、沙特、美国和欧盟签了一项备

评论2023-10-051217

常伴一炉香,听风听雨都有味
焚香,是杨万里诗歌作品中绕不开的话题。花晨月夕,阴雨晴日,总有一座小香炉清烟袅袅,为诗人营造放松安定氛围。杨万里《昼倦》

评论2023-03-311494

香道丨 香道六事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生活艺术的升华......宋赞宁在《大宋僧史略》有这么一段话:香也者,解秽流芬,令人乐闻也。经中长者请佛

评论2022-03-218309

香道师的变废为宝,用竹片和橘叶自制香薰
古人喜爱焚香,也善于利用身边各种材料制香。陈氏香谱《陈氏香谱》中记载了一道香方叫花熏香诀,有两种配制方式,一种是用降真香

评论2022-03-072411

香道入门要了解的事儿
香界 朱熹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

评论2018-01-111253

香道 | 素手焚香听禅意,清风明月不惊心
《香界》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

评论2018-01-111834

你不知道的香道高手 白居易
2017年岁末大作《妖猫传》再次将众人的眼光聚集到黄轩。在这部陈凯歌导演心心念念的盛唐情节大剧中,他给大家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

评论2018-01-022854

传统文化的一缕幽香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

评论2018-01-022684

能量‖ 茶道与香道的融合
品香炉的传递甚为讲究,由上一位闻香者用左手传至下一位的右手,下一位右手接过闻香三次后,再用左手传于再下一位的右手,这种古

评论2018-01-022233

茶道、花道、香道:三雅道
茶道、花道、香道,并称三雅道;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所以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茶 道--如果说武士道代表了死的艺

评论2018-01-02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