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到今,中华民族的用香之道,体现的最根本点是养命和养性,即用香料本身的特性来避秽、杀菌、祛疫、疗疾,通过用香过程来修身、养性、通灵、开悟。可归纳为“用香之道,养生为本”。
首先,香道所用香材、香料为养生提供了物质基础。自古以来,香、药同源,中药一大部分就是香料。自汉、唐以后,医家、药师用香入药已很普遍。
例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大量香疗方法;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列有芳香类植物 56 种,还有很多芳香植物被分别收录于该书的蔬部、果部和木部中。用芳香类植物直接入药配方的例子也不计其数。例如,沉香、麝香、白芷、艾叶等现在还在中药中广泛使用。香料、香药本身芳香的气息会通过人的呼吸系统刺激神经,起到“芳香通气”、“芳香止痛”、“芳香化湿”、“芳香开郁”等作用,实现调节人体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体免疫力的效果。
其次,香道用香过程是养心境,即修身养性。香乃圣洁之物,无论是制作、品闻还是修炼都应有恭敬心和感恩心,燃香和用香的过程是修持的过程。在浮躁和繁杂的环境中,能不动于心,不乱于情,不因繁复琐事而烦恼,不为大起大落而忘形,是一种境界。至于供奉用香、祈福用香更应虔诚、静心。香性合和,正气充盈,心会随香氛调和得不急不躁、不嗔不恨,在香的氛围中,心灵得到安抚、净化、解郁,这是养心的过程。焚熏沉、檀或合和之香均可起到愉悦身心、修养性情的作用。
香道用香的最高境界是体悟人生哲理。佛教《楞严经》里香严童子因为闻沉香而进入“圆通”境界,道教里有诸多因香得道升仙的例子。观一柱线香的袅袅馨烟,闻一炉篆香的缕缕香氛,可以净心、安神。
静品一炉“芽庄”、几片“红土”,丝丝韵味变换,可启智、开悟,使心结疏通、事理明晰。像朱熹一样去体会“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香界》),与陈去非一起顿悟世事过往“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焚香》)。
香氛的启智开悟,虽然并非人人可以达到,但焚香改善心境,在平静、理智、轻松、遐想的心境中,总会有所体悟。香道的终极养生,是道理的明晰和道德的自律。或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达到“无为而治”、“逍遥人生”,或达到事理通达、延年益寿,也可谓人类养生之终极目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