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香道首页 频道列表

香道文化五问

2016-02-1925120
 
        一、古代民间为何烧香?
  香虽是形而上的高雅之物,上品之香价逾黄金,但烧香、用香在寻常百姓家也是日常之事,民间通常在节日以祭祀烧香达到祈愿福祉、寻求平安的目的——大概从一年的腊八开始,“腊日祭”或佛祖成道日,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等主要祭祀仪式开始的时间,这一天人们还要祛疫,祈求健康;腊八之后,腊月二十三日,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更是需要烧香;除夕之夜、正月初五路神生日、正月十五上元节、二月二日春龙节(龙抬头),还有寒食节、清明节、立夏节、天贶节、翻经节、七夕、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地藏节、中秋节、重阳节、祭祖节等等众多节日,都是祈福烧香的日子。
  除了特殊节日,人们在遇有红白喜事、孩子初生、建房淘井、科举得中、合同立约、义结金兰、天灾人祸、发财丰收等,是一定要举行相应仪式的,烧香则是仪式上必行的程序之一。当然有些人家或商户供尊财神或是其它神位也是要烧香的。
        二、民间烧香都有哪些形式?
  中国人对烧香的态度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对宗教的敬畏,不敢随意冲撞;另一方面,求拜烧香是为了请神保佑。烧香,在香港台湾地区常称为拜拜,是最常见的敬神方式。点起香烛,向神拜上几拜,更虔诚的,则跪下叩头几响,同时心中默默祝祷。
  民间的烧香有许多习俗,其中一个是所谓烧头香。头香就是第一炉香,尤其是新年的第一炉香。老百姓认为头香,效力最大,可以获福最多,所以常常争烧第一炉香。如果是新年(农历正月初一)烧头香,虔诚的香客常常在除夕的午夜就开始早早等候了。
  除了烧头香,某些地方的民众还有烧十庙香的习俗。就是在初一早晨,提着香篮,连续烧满周围十座庙。其用意与烧头香相近。
  民间烧香的另一个比较特殊的做法是烧拜香。所谓烧拜香,是指向着某一寺观神庙等地方,一步或几步一拜。比如湖南衡阳一带就有上南岳衡山烧拜香的习俗,一般是香客携一张小凳,上设香案,几步一拜,渐次上山。
        三、寺院里为什么烧香?
  寺院里的大雄宝殿中,庄严的佛、菩萨或立或坐于大殿之上。从汉明帝把佛像请进中国,到梁武帝把佛教定为国教,一场场法会、佛事活动不断地在这里进行着,一炉戒定真香青烟袅袅,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成为人们和佛菩萨交流的最佳媒介。在佛教中,香为最殊胜的供品,如《法华经》之“法师品”列出了“十种供养”: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其中四种都是香品。“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不仅用香,而且上香前后都要有恭敬郑重的礼仪。在重大法会上,上香之前,全体僧众先要跪拜持诵专门的供香偈语才能上香,上香之后也要再诵念赞偈。
  香在礼佛、供佛的过程中,不仅是对佛、菩萨的恭敬,同时通过烧香供养,与佛菩萨建立沟通,进行信息的交流,培补本性善根,以达到觉性圆满,生起“智慧之香”的目的。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弟子们就用香、花、烛供养他。
  佛教认为香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智慧洞开的贤圣甚至能散发特殊的香气。据经书记载,佛陀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普熏十方,震动三界。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性”之香。同时,佛教认为香能够使人修身养性,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合理、正确的用香能使人心生欢喜,空灵澄澈,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香是修道的助缘,供奉香品如提倡正气,亲之、近之则大为受益,在打坐、诵经等过程中用香,使人在静憩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扶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从而提升修行的次第。寺院内外处处薰香,更是营造良好的修行环境。
        四、佛教中的用香有哪些种?
  佛教中可以用于供养的香品种类十分丰富,除了用于熏烧的“烧香”,香料制作的香水、涂在身上的涂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的供品。其中香水还用于浴佛,是一种很高的供养。香不仅供在佛像前,还用于供奉经书。也常把香料掺入涂料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门窗,在重要的场所和家中还常泼洒香水供香,一般常用的供品是香、花、灯,如果供品的种类再增多,那么就会多使用几种香品;如果简化到一种,也会是香烟一炷敬佛。
        五、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从佛教创教开始,佛教的香也应运而生了,从历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两千多年来佛香的原料中名贵香药始终是主要成分。早期的佛香用药是以“旃檀、沉香、乳香、安息、龙脑、丁香”等为主要原料(藏传佛教中至今还基本保留了这一传统),或配制燃烧,或制成香水浴佛、涂身,或制成香食敬佛、食用,或用以治病疗疾。
  随着佛教的传播,在不同的地域形成的佛教派别,由于受到文化、地域、水土气候、民族习俗、地方原始宗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不仅佛教本身具有了地方的特色,香品在用药范围和配伍上也有了很大的差异。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在制香、用香上都形成了自己的习俗。如历史上称藏香为“荤香”,汉传佛教的香为“素香”或“净香”,主要是因为用料的差别。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香料之路”PK“丝绸之路”?是调料不是香料!
最近,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新德里举行,印度动作频频,引发世界瞩目。其中一个大动作,是印度、沙特、美国和欧盟签了一项备

评论2023-10-051234

常伴一炉香,听风听雨都有味
焚香,是杨万里诗歌作品中绕不开的话题。花晨月夕,阴雨晴日,总有一座小香炉清烟袅袅,为诗人营造放松安定氛围。杨万里《昼倦》

评论2023-03-311511

香道丨 香道六事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生活艺术的升华......宋赞宁在《大宋僧史略》有这么一段话:香也者,解秽流芬,令人乐闻也。经中长者请佛

评论2022-03-218557

香道师的变废为宝,用竹片和橘叶自制香薰
古人喜爱焚香,也善于利用身边各种材料制香。陈氏香谱《陈氏香谱》中记载了一道香方叫花熏香诀,有两种配制方式,一种是用降真香

评论2022-03-072428

香道入门要了解的事儿
香界 朱熹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

评论2018-01-111262

香道 | 素手焚香听禅意,清风明月不惊心
《香界》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

评论2018-01-111848

你不知道的香道高手 白居易
2017年岁末大作《妖猫传》再次将众人的眼光聚集到黄轩。在这部陈凯歌导演心心念念的盛唐情节大剧中,他给大家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

评论2018-01-022864

传统文化的一缕幽香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

评论2018-01-022697

能量‖ 茶道与香道的融合
品香炉的传递甚为讲究,由上一位闻香者用左手传至下一位的右手,下一位右手接过闻香三次后,再用左手传于再下一位的右手,这种古

评论2018-01-022246

茶道、花道、香道:三雅道
茶道、花道、香道,并称三雅道;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所以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茶 道--如果说武士道代表了死的艺

评论2018-01-02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