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輩出原料稀 紫砂收藏熱續飆升
茶具可謂茶文化的延伸,而其中,紫砂壺在造型與工藝上的呈現則是最能體現茶文化發展的豐厚度。上好的紫砂壺取材自江蘇宜興出產的一種含鐵量大的紫砂泥,又稱富貴泥,是以紫泥、綠泥、紅泥三種基本泥所構成。具有獨特結構的紫砂泥所製成的器皿既透氣又保溫,以此砌茶不失原味,因有吸色、吸味的特點,空壺注入沸水,也能茶香氤氳。紫砂壺的製作工藝及其造型、裝飾與寓意,透過詩、書、畫、印、雕、刻、塑等藝術形式的集結,呈現出製壺者個人的風格、手法,以及情趣等特色;結合藝術與實用性的紫砂壺,也因此成為收藏家爭相追逐的寶物。
在臺灣,紫砂壺的收藏曾經於1980-1990年間掀起過一波風潮,然此波熱潮隨後驟降,滯伏了20年後,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蓬勃發展,新一波的紫砂壺收藏熱潮再度興起。然而,除了工藝以外,紫砂壺的好壞也取決於紫砂泥,隨著從業人員的不斷增加,紫砂泥也越趨稀有,加上工藝師的經驗與職稱的提升,以及當代大師的產量稀少,使得紫砂壺的價格不斷攀升。以當代幾位名家,如:顧景舟、蔣蓉、何道洪、汪寅仙等的作品1980年代透過香港公司轉賣,作品價格約在新臺幣1.5萬~3萬元之間,如今幾位大師的作品價格已飆升至數十到數百萬新臺幣不等。另一方面,知名的工藝師作品價格約為人民幣數千元至一萬元之間,國家級工藝師作品價格則在人民幣15萬至20萬之間,可見紫砂壺的價格仍存在很大空間,若投資當代名家作品,會是很好的選擇。
日本鐵壺作工精美 具投資價值
茶道源起於中國,興於唐代,透過交流,輾轉傳入日本後的發展,則別有一番風貌。在日本茶道中,鐵壺是不可或缺的器物,它原是由中國的釜演變成水注,再發展為鐵壺。銀壺與金壺原來僅於宮廷與貴冑間出現,後來流傳於民間,因繁複、華麗的紋飾與精美作工,被視為藝術品,成為藏家競相爭收的目標。相傳以銀壺煮水,能使水質柔滑如絲絹,煮茶則可使茶水更加清晰透徹,茶聖陸羽甚至以「金銀為上」一句來肯定金銀茶具的評價。
現代的日本鐵壺,其實和傳統手工半手工的二戰前鐵壺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其精美程度和藝術成就也遠遠無法與當時相比。因此,收藏日北鐵壺,當以二戰前高峰期的精品壺為重點。老鐵壺的不可再造性和它的稀有性,也決定了它具備很大的增值空間。目前一把安之介、藏六、波多野正平、大國壽朗、梅泉的精品手工製作鐵壺身價都要高達10幾萬元以上。
近年來隨著茶文化愛好者的增多,帶動了日本金、銀壺備受藏家關注。日本手作壺質優精美,已成為市場上的新寵兒,過去中國西泠、嘉德曾拍出的金銀壺以91.5萬成交,現在已翻漲至百萬元,行情看漲。
質優精美沉香擺飾 臺灣拍場特色
茶、香道是具有東方美學特色的文化傳統。中國的香文化發展已久,早在先秦時期,香料即已被廣泛利用,除用於祭祀、避邪、飲食、醫療、沐浴、薰衣以外,香道文化發展至巔峰處,文人更將品香、用香的藝術納入美學範疇,提升至精神層次,進而發展、創造出更多的哲學、文學以及藝術作品。
古來常說「沉檀龍麝」指得即是四大名香,而其中又以「沉」香為首,即說明了沉香在香道文化中的意義與地位。沉香之珍貴,在於它的可遇不可求。沉香的產生是因沉香木在受到菌染、雷擊、蟲齧、斧砍等種種外傷後,自身分泌出樹脂修補受傷部位,再經過數百至數千年的積累所結成。沉香從原木、香材、磨粉、淬油等皆有功能,亦可聞、食、觀、賞用途廣泛。
在臺灣因中藥盛行及民間宗教活動熱絡,沉香的利用非常普遍,也使臺灣成為全球最大的沉香消費國之一。而沉香本身的尊貴也賦予它藝術欣賞的價值,其外型集型奇、紋妙、色美、質精的特點,再經雕刻師的巧手,能創作出不盡其數的沉香藝術品。由於臺灣地利之便,且藏家早已了解沉香功效,因此質優精美的沉香擺飾成為台灣拍賣市場的特色。臺灣沉香市場更已成為買家首選,而門德揚一直精選歷史悠久的沉香產地-越南富森紅土沉,累積數百年的香氣完全綻放,其香氣沁人心脾,足以養心靜神,也是門德揚沉香專場部分廣為人所讚道之處。
為能竭力地為各界藏家及藝術品提供最優質的拍賣服務,門德揚拍賣自即日起至8月31日,在多元徵集的宗旨下,將積極的向海內、外徵求各式品茶品香器具、金銀手作茶壺、優質沉香等文物,誠摯邀請您ㄧ同探索茶香道品茗、煮茗,靜心聞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