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禅院首页 频道列表

上海静安静安寺

2015-02-02598810

上海静安寺大门
  静安寺是上海市的著名古刹之一,相传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年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1686号),至今已近780年,早于上海建城。清末,寺成现今规模。民国34年(1945年),书法家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沿用迄今。

  寺院简介
  静安寺位于静安区南京西路。原名重元寺、重云寺。静安寺是上海著名真言宗古刹。静安区由静安寺而闻名。是这闹市中难得的清修之地。 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雄伟壮观。寺内还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

  寺院历史
  清同治元年(1862年),租界筑跑马道至静安寺,形成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其后百余年间,因地利之便,以静安寺为中心构成的交通网络成为沪西城市化进程的起点。
  静安寺旧有“静安八景”之说。元明以来为沪上游览胜地;近代因中西结合的营业性园林著称;今以现代化旅游设施称雄;可谓古与今的连接点,中西文化的汇合处。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静安区历史发展的源头。光绪二十七年和民国34年(1945年)设置的警区和行政区,均以静安寺命名。
  静安寺相传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初名沪读重玄寺,寺址位于吴淞江边,唐代该寺更名为永泰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始名静安寺。宋嘉定九年(1216年),因寺址靠近江岸,寺基有倾圯危险,寺僧仲依将寺院迁至芦浦沸井浜畔,即今寺址。
  元、明两代,静安寺屡经兴废。迨至清乾隆六年(1741年),礼部侍郎麦焕出资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又有歙人孙思望倡议捐资重修殿堂。同年巡道盛保修治寺前涌泉等名胜,并于寺东隅建报恩院供僧居,捐田24亩供香火。清同治元年(1862年),租界筑跑马道至静安寺,形成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其后百余年间,因地利之便,以静安寺为中心构成的交通网络成为沪西城市化进程的起点。
  静安寺庙会起源于一年一度的浴佛节。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开,终于1963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商贾云集,游人如织。数十年来,庙会逐渐形成规模宏大的庙市,堪称静安区商业的渊源。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寺院相继出租土地营造商业用房和里弄住宅,变幽静乡郊为商街闹市,十里洋场西端市口日趋繁荣。至20世纪30年代,静安寺商市已初具规模,今发展为上海重要商业中心之一。

  寺院景观
  静安寺旧有“静安八景”之说。古寺山门前的涌泉,被誉为“天下第六泉”。元明以来为沪上游览胜地;近代因中西结合的营业性园林著称;今以现代化旅游设施称雄;可谓古与今的连接点,中西文化的汇合处。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静安区历史发展的源头。光绪二十七年和民国34年(1945年)设置的警区和行政区,均以静安寺命名。
  静安寺遭兵燹,至同治年间(1862~1874年),仅存1座大殿。光绪初年,大殿塌记。光绪三年(1877年)住持僧鹤峰募捐重建山门和佛殿,因捐资不继,被迫停工,致使佛像戴笠披蓑,受雨淋日炙数年。后由李朝觐、唐景星等人合力劝募,并得邑绅姚曦、浙商胡雪岩等捐助,于光绪六年三月开工续建,次年四月初八日落成。僧鹤峰等勒碑记其事。此后静安寺多次修葺。光绪二十年,住持正生在大雄宝殿左右增建两庑房屋 ,再次修葺全寺,静安寺渐成现今之规模。光绪二十五年,公共租界向西扩张至静安寺,租界当局迫令静安寺迁移历代祖师坟墓,并因筑路而拆除寺内大雄宝殿西侧房屋。
  静安寺几度兴修。民国10年(1921年),沪西一带日益繁荣,静安寺香火旺盛,寺宇不敷应用,僧常贵及绅董姚文栋等,将寺产积余资金,在大雄宝殿以东空地上建l座三圣殿,扩充寺基至5亩。民国34年,回静安寺两边商店林立,山门被遮蔽,住持德悟和监院密迦在原山门东首另建新山门,并由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次年,在新山门前建成1座印度阿育王式石幢,称“梵幢”,以为佛寺标志,并疏浚涌泉,整修全寺殿宇,使之面貌一新。
  上海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将静安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51、1954年2次拨款共2万多元对静安古寺进行修复。1953年4月,住持持松法师在寺内复兴自唐代以来失传已久的全国唯一的真言宗(密宗)坛场,是年5月20日(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开光仪式。嗣后每逢春秋两季举行修法大会,传授密法,逢农历正月初一及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对外开放,游人前往瞻仰、礼佛者众多。
  文革时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静安古寺遭受严重冲击,住持持松法师遭到迫害,所有佛像、法器悉被捣毁,僧众被迫还俗,寺舍被占用。1972年,大雄宝殿失火焚毁,古刹废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1983年,国务院确定静安古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之一。1984年,成立静安古寺修复委员会,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贾劲松居士主持按历史原貌修复。是年,市人民政府又拨专款30万元。至1990年,静安古寺修复工程基本完成。经全力修复,1998年,为配合轨道交通2号线静安寺站的建造,静安寺又一次进行了改造。现为上海市中心地区佛教开放场所之一。
  寺院住持
  慧明法师,1969年生于江苏省宝应县,1983年7月于上海玉佛禅寺礼淦泉上人披剃出家。历经上海佛学院副教务长、上海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静安寺监院、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静安寺方丈。几年来,他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双高区”的奋斗目标,着力与静安古寺的改造。不仅为海内外信徒提供一个雄伟壮观的佛教胜地,而且为建设中的静安“双高区”增添了一个城市景观亮点。他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文明社区出金点子、想好办法,并身体力行热心于慈善事业,积极参与社区帮困活动,赢得了社会极高的信誉。
  慧明法师对寺院的自身建设不遗余力、认真负责。同时,他注重助学济困,扶助孤寡老人。由市佛教协会组织的支援灾区、希望工程、革命老区、特困山区的捐款达数百万,大别山、沂蒙山、西藏到处留下了静安古寺的慈善义举。静安区和街道组织的帮困扶贫活动,他也从不缺席。安老基金,一下子拿出十二万、福利彩票,他们积极购买……。每年的敬老节,社区内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免费到静安古寺品尝素面。虽然金额不大,但参加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为弘扬敬老尊老的优良风气起到了表率作用。他在关爱老人的同时,又将帮困助学,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部分,不仅每年拿出二万元资助社区困难儿童,而且对那些遇到天灾人祸的特困家庭,他们也是求人所急、解人所难。雪中送炭,予以资助。他们的慈善义举不仅是经济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制定了帮困助学的奖励政策,对每一位特困学生规定,只要成绩优异可资助其读到大学,大大激励了学生好学上进的积极性。自1997年以来,各项慈善捐资已达80多万元。
  他始终把自己融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无论是居委会精神文明协调小组,还是静安寺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协调委员会,他都是成员之一。他积极参加区宗教办的宗教界为建设“双高区”奋斗目标作贡献研讨会,建言献策。他撰写的《与建设“双高区”相适应,谈提高静安寺文化品位》一文荣获区委统战部论文奖。
  羊年新春,具有1756年历史的静安古寺双喜临门:慧明方丈当选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静安寺改建二期工程顺利完成,沪上宗教界人士都合十庆贺,奔走相告。谈起这两件喜事,慧明方丈感慨地说:“感谢政府的关怀和选民的信任。佛教徒当选人大代表,积极参政议政,是盛世之盛举。我能够参加市人代会,参与讨论上海新一轮的发展大计,深感荣幸和责任的重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