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禅院首页 频道列表

蒙顶山禅茶 源流两千年

2016-08-2915440
 茶人以流传千古的“和、敬、清、寂”韵意,在“和为贵、敬万物、清杂念,寂禅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静静品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最能体现以茶会禅,使佛教徒由初籍茶养生、清思之功能,升华为以茶悟心明见性,大彻大悟成禅茶一味之至境。蒙顶茶的卓越品质,能把品茗者的心绪带入一个忘我的境界。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颇有争议,一说是西汉末年,一说是东汉明帝年间。不论哪一种说法,一致的是,西域来经商的信教徒与当时的官员、百姓接触甚密,与蒙顶“仙茶”有着不解的渊源。
  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进士王象之所编书中记有“西汉有僧从岭表来……以茶实植蒙山……今蒙顶茶名师所植也”。由此可见,蒙顶茶的种植与佛教的传入在时间上是同步的。另外,西域梵僧不动禅师曾在西夏传经护佛,声誉颇高。宋代元丰四年(1081年),其到蒙山永兴寺挂锡修行,除主持佛事外,还注重茶事与佛事的结合,著有《蒙山施食仪轨》经典一书。
  唐代高僧道宗禅师,重修蒙山永兴寺,经历七载,复其旧观,又增规模,并响应马祖、百丈师徒“农禅并举”的号召,使僧人饮茶不再是单纯解渴去乏,儒雅清谈,而视饮茶为参禅明心之道。借茶悟道,茶性禅性融为一体。
  入宋后,尽管各类茶品四起,蒙山茶依然以鼎立之势独占鳌头。当时,北宋智矩寺僧人以茶待客,座谈禅话;永兴寺不动甘露祖师,以佛法之面目而流布,使茶与佛教相互融通,赋予蒙山茶文化以佛教韵味。蒙山茶禅随之广泛品饮于丛林,茶与禅有相通之道,均重在主体感受,非深味不可。参禅要澄心静虑地体味,讲究专注精进,直指心性,以求清逸、冲和、幽寂。品茶是参禅的前奏,参禅是品茶的目的,二位一体,水乳交融。茶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从而开辟了茶文化的新途径。茶的清净淡泊、朴素自然、韵味隽永,恰是禅所要求的天真、自然的人性体验和顿悟的归宿,正如禅宗“拈花微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品茶品出味,是一种悟,得味而悟道,故茶中有道,茶中有禅,即入佛心的演绎。
  明代《辨物小志》陈绛撰写“世传: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从南宋到元至明清经过几百年,方形成今天蒙山禅茶的格局。
  1986年,蒙顶天盖寺“茶佛石”的发现是佛教界石破天惊的大事(现存放于名山茶史博物馆)。该“茶佛石”长80厘米(合汉代3市尺),暗合佛教经、佛、论“三藏”之数,修持戒、定、慧“三学”之礼,佛、法、僧“三宝”之义;宽66厘米(合汉代13市尺),暗合中国佛教十三宗之数。此佛仪态端庄、丰腴、面慈,身披袈裟,右手挂佛珠,左手平放于膝,其悠然自得的容貌跃然石上;仙茶叶开四片,右下叶化为一兰,以示茶之芬芳,示佛德之高馨;仙茶下方为蒙顶五峰,暗合五行;仙茶后一桃形佛光,瑞气千条。此茶佛石的现身,是蒙山茶佛交融、茶佛一体的有力佐证。
  明清时期,蒙山仙茶的种植、采摘、制作,集众僧之力,步入一个鼎盛时期。于寺庙内沏上一杯清茶,静静地观望杯中叶片上下浮动的变化,让人领略茶如人生、人生如茶的禅机。那蒸腾的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蒙缥缈的雨雾,透过如烟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不知不觉会进入无际的遐思和禅的意境。这种感悟是通过禅“心”由茶上升到对天、地、人之间变化的幻象。
  品茶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其佛心、禅机、人生的妙谛尽在小小的盏中。蒙山诸寺种茶制茶,开创出几个享誉全国的品牌,其中“雀舌”(我们称之为芽叶初展,即叶包芽),在《佛教吟诵集》“献供赞”中名列前茅。在浙南海云寺呈(献午)供仪轨中有“虔诚献香花,智慧灯红焰交加,净瓶杨柳洒堪夸,橄榄共枇杷,蒙山雀舌茶奉献,酥酡普供养释迦……”之句。
  “雀舌”是佛教徒用以供献佛祖最好的茶品,因而载入佛典。这在中国茶类是绝无仅有的殊荣,是全国僧侣的最高追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病中,有和尚来看望他,他作诗谢云“添炉烹雀舌,酒水净龙须”;宋·沈括《梦溪笔谈》称“茶芽”古人谓之雀舌(近代制作“蒙山甘露”的原料),言其至嫩也,予山居有尝茶诗云“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未曾尝”;北宋文学家杨亿则云“灵芽呈雀舌,北苑雨前春。人贡先诸夏,分甘及近臣。越瓯犹借缘,蒙顶敢争新。鸿渐茶经在,区区不遇真”。由此可见,蒙顶雀舌在当时的名声之高,是其他名茶无法比拟的。正如诗句:文彦博“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之液胜醍醐”;文同“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白居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蒙顶山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其“仙茶”品质结缘于蒙山的葱郁毓秀和雨雾朦胧;得益于人杰地灵与悠久的茶文化精髓。
  茶人以流传千古的“和、敬、清、寂”韵意,在“和为贵、敬万物、清杂念,寂禅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静静品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最能体现以茶会禅,使佛教徒由初籍茶养生、清思之功能,升华为以茶悟心明见性,大彻大悟成禅茶一味之至境。蒙顶茶的卓越品质,能把品茗者的心绪带入一个忘我的境界。
  “仙茶”即禅茶,永兴古寺石壁上“甘露宗风”的内涵:不动禅师被当时佛教信众认为其智其愿、其悲其行,如甘露之妙药,普济众生而尊为“甘露祖师”。永兴寺即为“甘露宗风”的祖庭;又因唐道宗禅师,重建永兴寺,农禅并举,以禅法入茶,使禅与茶结合更加紧密、完善,以茶会禅,丰富与提高了蒙山茶文化的意境。
  永兴寺为继承“农禅并举”“禅法入茶”的传统,弘扬“甘露宗风”,接替蒙山“雀舌”之传统,在制作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工艺流程,为发扬光大“茶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该寺有庙产茶园一百余亩,年产优质绿茶数千公斤,除少数供应国内外来寺求购者外,多数作为礼茶赠送入寺拜佛的信众。寺内众尼积极响应中国佛教协会提倡的“人间佛教”为佛教发展目标,恢复“禅茶”仪式,使来寺礼佛的信众借助品茶体悟佛性。改革开放以来,国外高僧大德来此朝拜者众多,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僧人也不远万里来此朝见观光,实为蒙山禅茶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宏观基础。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漳州 3.19-3.26 禅七】福建漳州道田文旅禅七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终需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欢迎大众法师及具足正信、身心健康的居士参加,共沾法喜。“

评论2024-03-081221

江西信丰 - 止观 学修南山-止观正享·第六期
止 观 · 正 享众生于万千尘劳中身心俱是無常,受百千烦恼集结本心四处漂泊,不得安享清凉纯享正乐南山寺开方便之门为众善眷属,

评论2024-03-081205

深入体验丛林禅修,佛学院居士培训班正在招生
浙江佛学院(总部)为答谢社会各界人士的长期护持,特设居士培训班招生,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法师担任授课,以增强

评论2024-01-056849

冬季禅七 2023年冬季禅七汇总
男众禅七 ‖ 南华禅寺2023年西禅堂冬季禅七通启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弘传曹溪宗风。依禅林规范,南华禅寺今冬禅七定于2023年12

评论2023-12-168776

陕西南华寺11.22日针灸禅报名
禅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妄念纷飞、腿痛难忍、昏沉掉举,气脉堵塞等等,很难超越,身体常处亚健康状态......修行收效甚微,如

评论2023-11-193918

【寺院礼请师父常住】礼请男众、女众、净人、居士
礼请男众法师来山常住: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一寺院,正规宗教活动场所),男众道场,交通方便,依山傍水,寮房有卫生间,有网络。

评论2023-11-173223

禅修 | 重庆北碚缙云寺禅意生活体验营
忙碌的工作盖不住内心的空虚物质的丰富解不了灵魂的饥渴繁荣的街市买不到痛苦的解药困惑、迷茫、痛苦、孤独该何去何从?放下手头

评论2023-10-042029

精进佛七 | 江苏无锡观宗讲寺第廿八期精进佛七
何其有幸,生于中华,见证百年,愿山河无恙,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娑婆。 1936年10月,印光大师在上海觉园举行丙子护国息

评论2023-09-122077

南山寺启建地藏月礼佛大回向暨地藏孝亲圆满法会
为秉持佛法慈悲度众之精神,南通南山寺如期于2023年8月16日启建地藏月孝亲法会。地藏月法会期间每日敲响幽冥钟,我寺法师领众礼

评论2023-09-121638

武昌佛学院互联网宗教中国化研究所落户武汉石观音寺
在以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潮流面前,为充实武昌佛学院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探索和研究

评论2023-04-2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