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弘恩寺院落
弘恩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窦店镇望楚村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清乾隆七年(1742)毁于大火,后又重建。寺坐北朝南,五层院落,是明清一座规模宏大的重要寺院,传言是明末崇祯皇帝的第三子(人称“朱三太子”)的出家之地。寺前曾有南北两座塔院。南塔院有50余座墓塔,北塔院有100余座,现塔已无存。整个寺庙也已经顷圮残破严重,多为危房,但从它那衰微破败的残垣中还是能够想见其当年的辉煌。
房山弘恩寺古树
寺院简介
房山窦店镇望楚村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清乾隆七年(1742)毁于大火,后又重建。寺坐北朝南,五层院落,碑刻林立,是明清一座规模宏大的重要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和五层殿宇。
弘恩寺原基础占地20余亩,三层殿宇在一个中轴线上。寺内殿堂已在文革期间全部被毁,寺内仅存遗迹正殿三间,长12.50米,宽9.70米。东西配殿各一间,长11.50米,宽6.95米,硬山脊有吻兽。正殿前有两座石质小塔和龟蚨碑。弘恩寺有一道山门,门上镶有寺额。院内保留古树侧柏1棵,树龄200多年。现在原址上改建为南辛房小学,只有山门保存基本完好,以及被毁后的龟趺残壁等。
房山弘恩寺哼哈殿
寺院景观
山门旧有汉白玉石匾,额曰:"敕建弘恩寺",今山门无存,匾移置第二层殿前。钟鼓楼亦废。
第一层殿三间,据说是哼哈殿,曾内供泥塑哼哈二将,面阔三间;第二、三层殿各五间,二层殿为天王殿,三层殿称弥陀殿,均前出一步廊。第四、五层殿各五间,亦前出一步廊,但已顷圮,从殿基柱础判断,规模大于前三殿,四层殿为观音殿,以第五层殿最宏伟,为释迦殿,俗称白皋,为两层楼阁建筑。白皋往东有黑皋,为八角楼,毁于民国九年(1920)。寺内原有东西配殿、庑殿各27间,现仅存16间。寺前是塔院,分为南北两院。南塔院有50余座墓塔,北塔院有100余座。现塔已无存。
房山弘恩寺下马石
整座寺院围以高大石墙,乾隆帝曾至此。还是明末崇祯皇帝的第三子(人称“朱三太子”)的出家之地。但现在已经是太破旧了,可是从它那衰微破败的残垣中还是能够相见它当年的辉煌的。弘恩寺历来为佛教圣地,据说是明末崇祯皇帝第三子(人称:“朱三太子”)出家之地。当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推翻明王朝,崇祯皇帝从故宫北门逃至景山自缢身亡,传说朱三太子由王承恩背逃出城,从此在弘恩寺出家,削发为僧。李自成当皇帝后,在金銮宝殿上发现崇祯遗书,上写“能杀吾三宫六院,莫杀一个百姓”,觉得崇祯还算明君,后听说其三太子流亡他乡,便派人查寻,终在弘恩寺找到。 使臣劝三太子回京,太子不允,宁愿为僧。后来, 李自成赐给弘恩寺半幅銮舆,又割地三百六十顷做为庙产。并在弘恩寺门前树有“下马石”,上刻“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弘恩寺从此更加兴旺了。
寺院交通指南
行车路线天桥或六里桥乘917路车到望楚站下车
北京昌平圣恩禅寺
昌平圣恩禅寺寺门 京城正北,燕山脚下。有一座古老的皇家寺院。昌平圣恩禅寺牌匾 寺院简介 据《钦定日下旧闻》记载:“
评论2015-01-3118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