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佛宝在四川古镇里最没有商业气息。
佛宝古镇位于川、黔、渝三地结合地带,在经历了千年沧桑变化后,即便岁月在墙上凋零,但依旧能保有如今这份完整,这片安宁,和这般简单质朴的生活,实属难得。
佛宝,这个又被称为“福宝”的地方很美,在八个方面尤为突出:被誉为”中国山地建筑精华”的房屋,经历风雨沧桑依然如故的街道,勤劳淳朴的居民,悠然生活其间的动物,穿城而过孕育生命的河流,取材自然味道甘醇的食物,街头巷尾萌发生机的植被,每一个细节中深藏的历史……
房屋之美
依山傍水,其镇因地就势而建,故而建筑穿斗结梁、飞檐翘壁,镇街起伏错落有致。
远望那高高挑起的房檐,以及房檐上的雕梁画栋,已经斑斑驳驳。
近看那街头巷尾壁立的防火墙,以及防火墙中的片石青砖,也早模糊而奇幻。
川南民居,特点是以木条为框,竹篦片上抹上加有稻壳的黄泥干透就是墙体。
静谧的天井
飞翘的屋檐
多层民间居民楼
历史感浓郁的竹楼
六层八方,建于乾隆年间的惜字亭
街道之美
小雨淅淅沥沥,屋檐点点滴滴,雨伞三三两两,动中衬静,这就是古镇的街。
经过雨水清洗过的街道,干净而鲜亮。
青石板铺就的石阶起起落落,蜿蜒伸向前方。
透过屋檐,太阳在街道上变换着光影组合。
夜幕降临,灯光接替阳光照在街道上。
街道时宽时窄,行人穿梭期间。
一位穿旗袍,带披肩的资深美女在古镇的主街—回龙古街拾级而上,宛若再现了当年商贾云集、户盈罗绮的短暂奢华。
街边找个落脚的旅店,搬个凳子一坐,怡然间不觉就是一天。
灯笼+对联,新春的街道喜气洋洋。
居民之美
老人在树下闭目养神,妇女坐在门前,穿针引线绣花纳鞋底,小孩子充满着好奇心在街边玩耍,或者在低矮的木凳子上做作业,休闲的人在藤蔓下打麻将,勤劳的人们背着背篓上山下山,凑上几个人聊天……时光在这里流的很慢很慢,真正的生活被沉淀了下来,完全没有都市的市侩气息,十分惬意……不论你走到哪儿,想探访怎样的生活,淳朴的人们都会积极配合。
古镇的居民很亲切,如果你在街上走几圈,可能就会有人认识你了。四川人有一种特别的问好方式——你吃了吗?如果有居民问你,请你也亲切地回答他们“吃了,没吃”。
当地政府还是比较具有文保意识,在古镇边兴建了新城,将大部分的居民迁出了古镇,如今只有少许的上了年纪的原住民留恋曾经的繁荣,守候这烟雨飘渺的时光。
纳鞋底,是一门手艺。
随处可见的背篓
可爱的孩子们
卖酒的老人
找地儿一坐,老人抽起了烟。
傍晚找一家小店,打打小牌,喝喝小酒,吃吃小菜,这就是古镇人们的消遣。
吹佛宝唢呐的当地居民。
动物之美
猫星人从容的在竹椅上发呆,岁月在它的目光中停留。
小狗少了警觉的神色,好奇的观望着外面的人。
小鸭子呱呱呱呱,叫声伴着踩踏声,悠闲自得。
河流之美
以前这里是靠摆渡过河的,但现在完整保留的就只有中码头和下码头。下码头现在依然有渡船往来两岸。
佛宝的渡船不用木浆,不用竹竿,是一根钢缆固顶两岸,船上的铁环固定在缆绳上,船工用一个刻上凹槽的木爪子抓住缆绳用力,船就开动了。
河水绕城而过,滋润一方。
食物之美
佛宝风味小吃早在清末就享誉川南黔北,既有传统的酥饼、豆腐干、油炸糍粑块儿,老驴首推豆腐干,细润纯香。又有以清水笋尖、玉兰片、竹笋、竹荪等绿色食品为主的“熊猫宴”,加上荔枝、森林野味、梅子酒等,会让人垂涎三尺。地道的岩蜂糖、山区老腊肉、泉水豆花、山花蜜等佛宝特色美食,风味独特,不妨品尝一下。在古镇上还可以买到不少山货,包括野酸梅蜜饯、白茶、苦丁茶、野生菌干等。福宝古镇的小吃店和饭馆以及特产店,主要集中在回龙古街,可以一边游玩一边挨家品尝。
早餐可点一笼猪儿粑,长得和肉包子类似,只不过皮是米的,馅一样。
福宝白茶是高大乔木,将茶树的树干、树枝、树根砍成块状或者片状泡水喝,色泽棕红,木质清香,清热解暑,消食解腻,冲泡后放置两三天不生花不变质。(下图右下方为白茶)
植被之美
古镇居民崇拜生命力顽强的黄葛树,街角、田边,均可见到黄葛树的身影。
藤蔓和古屋仿佛天生就是绝配,都自身携带着韧性,于生命,于时空。
因植被的点缀,古镇显得更加秀美。
历史之美
佛宝有着悠久的历史,石阶上的每一簇青苔,街头巷尾每一块砖头,屋檐上滴落下来的雨水,都似乎和往昔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游走其中的人会莫名升起一股渴望,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她的一切。
这些不同年代的修补陈述着人们对古镇的爱护。
古老的店铺如今已不再繁华,却因为积淀深厚显得并不萧条。
老酒厂仍在,古镇如今的酒味不知与以前是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