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禅院首页 频道列表

大理 崇圣寺

2015-02-11632370

云南大理崇圣寺大殿
  地理位置
  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点苍山麓,洱海之滨。以寺中三塔闻名于世,又称“大理三塔”;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似三支巨笔,把古城点缀得更加壮丽,使苍洱风光增添了不少光彩。三塔历来都是大理的象征。是旧时崇圣寺(即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所云“天龙寺”)前的建筑,今古刹无存,唯此三塔依然鼎足矗立。三塔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也是在国内享有盛名的塔群。
  大理崇圣寺
  寺院简介
  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是大理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一九六一年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座范在雪峰凤凰山南麓,创建于唐朝咸通十一年(870年),它的开山祖师是唐代高僧义存禅师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

  寺院历史
  据《南诏野史》 、《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年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公元八三四至八四○年),寺基方七里,有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耗铜四万零五百九十斤,费工七十万零八千馀。崇圣寺于一千多年前就是地方政权南诏国、大理国的皇家寺院。 《大理县稿》记载∶崇圣寺,又名三塔寺,在(大理)城西北小岑峰下。其方七里,周三百馀亩,寺有雨铜观音像,高二丈四尺,统计为佛一万一千四百,为屋八百九十一间,丙辰之变尽毁,惟三塔岿然尚存。说明其规模宏大。其中的苍山胜概楼大型建筑,明代《云南通》载∶苍山胜概楼,在府城西北三里崇圣寺,创自唐贞观年间,上悬鸿锺,唐咸通间铸,亦说明唐代南诏国时期,大理建筑水平已相当高。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寺院曾一度香火旺盛,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相等)”。明代李元阳重修,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当时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
  至徐霞客到大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 )。据说,寺中的鸿钟,为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历来为人所乐道。雨铜观音,庄严静美,细腰跣足,造型精美,为南诏遗物。然世事沧桑,巨钟已毁于清,雨铜观音毁于十年动乱,证道歌碑与佛都匾连同寺院一起,今已无存。
  一千多年来,三塔经历风雨剥蚀和多次强烈大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明朝时的公元一零五六年农历五月六日大理发生大地震,史籍载城廓人庐尽圮,中塔(大塔)折裂如破竹,旬日复合,安然无莹。后面两座小塔被震斜,至今斜立,蔚为奇观,而崇圣寺被震毁,十分可惜。

  寺院格局
  崇圣寺三塔为一组前(东)一后(西)二,呈三足鼎立的塔群。主塔名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又叫千寻塔,始建于唐代,高六十九.一三米,十六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其塔基前有永镇山川四个大字,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为明代沐世阶所书。除叠涩之外,塔身全部涂饰成白色。每层的正背两面中央开券龛,安放一尊白色大理石佛像,另外相对的两面开窗洞,使塔内得到光线的照射,同时便于空气的流通。塔的底层高约十三米,西面设塔门,循梯而上,可以到达塔的顶层。
  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七十米。崇圣寺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
  分立在主塔稍后的南、北两座小塔建于宋代,为密檐式的八角形空心砖塔,十级均高四十二.一九米,外观装饰成楼阁式。两塔身均涂饰一层白色泥皮,除了两层、八层开券龛,供有石佛像以外,其馀各层塑瑞云、莲花、宝瓶等。两塔顶端各有三苹铜质葫芦作装饰。

  寺院文物
  历经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崇圣寺毁于清咸丰年间,西三塔却巍然屹立。建国后政府对三塔保护十分重视,1978年,对其进行大规模维修。这次维修中在千寻塔基座中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其中有一尊金质观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极为珍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为丰富的一批,价值极高,为中外所瞩目。这些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一道神秘面纱。
  大理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7.5米,与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势,两塔均为八斛形檐式空心砖,共10级,各高43米。崇圣寺三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塔中的小塔在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米;南北对峙,相距97米,均为五代时期大理国所建造。三塔位于古城西北1公里处的苍山中和峰下、崇圣寺内,是大理历史的象征,佛教盛行大理的见证。三塔由一大塔和二小塔组成。三塔鼎立,气势宏伟壮观,为大理胜景之一。
  大理南诏国中期崇尚佛教之风兴起,后期达到极盛,佛教寺院遍布云南境内。至大理国时,佛教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有“佛国”之称。在南诏第10代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建崇圣寺(即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至大理国时,崇圣寺都为云南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毁于清咸丰年间。三塔非同时所建,其中主塔与崇圣寺同时建造,因其高,又称千寻塔。千寻塔高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唐塔最高者之一。
  主塔南北有两小塔,为八角密檐式空心砖塔,均为10层,各高42.4米,是五代大理国时期所建。千寻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类似西安小雁塔。然而三塔又有自己的特点,即为偶数层,而内地多为奇数层;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具有曲线美。三塔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和多次大地震,依然完好无损。1961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维修时,发现600余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具有极高的维护价值。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