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天恩寺
地理位置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天恩寺
寺院简介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天恩寺,据南宋咸淳《临安志》云,寺创建于唐开元元年(713年),始称镇国海昌院。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灭法,寺废。大中四年(850年)重建,名齐丰。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称天恩寺。
寺院历史
一个普通的寺院,却有着异乎寻常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就是位于旧城内的镇原天恩寺的独特之处。 天恩寺是中国著名的古刹之一,始建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九十多年历史。因其地处古邑镇原城内的西北部,俗称“北寺”。它的出名,不仅是由于历史悠久,更主要的是在中国佛教史上、以及与好几位历史名人生前的活动,都有着一定的关联和影响。
天恩寺初名镇国海昌院,据明代邑人董志稷的《海昌天恩寺志》记载,为唐代僧人法昕所建。他因见“莲花涌地而出,乃于放生池废址肇葺禅居,延齐天恩师主院”。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下令灭佛,中国四千六百多所寺院被毁,二十四万多个僧尼被迫还俗。镇国海昌院也在此时被烧毁。半年后,武宗因背生毒疮而死,曾在这里为僧的唐宣宗李忱于会昌六年三月即位,改年号为大中,重兴佛法,镇国海昌院即于大中四年(850年)复置,并改名为齐丰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御赐天恩寺额,以后皆以此为寺名。宋元以来,寺院曾多次重建扩建,香火不绝。由于年深月久,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自镇原沦陷时起,寺院年久失修,殿宇逐渐坍败,至1971年秋(一说为1978年冬),剩馀部分最终完全拆尽,只存下三座建于唐代的石经幢。
寺院格局
原殿宇规模宏大,飞檐相啄,如今巳荡然无存,仅保留下三座经幢,分别建于唐会昌二年(842年),四年(844年),咸通六年(863年)。最初的形式是竿柱上饰以种种丝帛,“籍表麾群生,制魔众,而于佛前建立.现在从敦煌唐代壁画中可以看到它的形象。后来易木为石,并吸收了某些楼阁式塔的形式,这种经幢至少在唐中期巳虫出现。天恩寺会昌年间建的两座经幢,体现了早期石幢的型制。两幢制作大同小异,由须弥座。幢身和仰覆莲,宝珠等组成。幢身瘦高,八角形,上刻佛顶尊肚陀罗尼经,体量较小,没有仿木构楼阁式塔的构件。其中会昌二年经幢,流云托座雕刻形象生动,会吕四年幢座上的武士像,作肩扛幢身状,威武传神,观音像和礼佛图刻划也很细致。三座经幢中,以咸通六年造的一座雕刻最为精美。经幢下部用二层重叠的须弥基座,座身镑刻“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龙,体态矫健,仰莲承托幢身,周绕勾栏。幢身作八边形,分上,下两层,上层刻尊胜陀罗尼经,下层浮雕佛经故事,幢身上覆垂璎宝盖,叠以仿木构建筑的腰枯,雕凿斗拱,出檐深远,翼角起翘,勾头滴水,忠实地体现了唐代木构建筑特色。层盖之上有仰莲.流云石和宝珠等。这座经幢用双层须弥座。双层幢身和仿木构屋檐,较会昌两幢显得层次丰富,轮廓线富有变化,同时保存了部分仿唐木构建筑的构件,尤为可贵.天恩寺经幢的遗存、无疑是研究南方唐代建筑极为难得的实物。
天恩寺原有建筑规模宏大,气宇庄严。据旧志记载,除大殿、山门之外、还有四大天王殿、忏堂、涅盘台、大悲阁、祖庭、建云堂,轮藏、钟楼、妙智阁、五百罗汉堂等。此外还有安葬齐安大师舍利的悟空塔,以及塔前的两株古桧,三座唐代石经幢。山门前是放生池,殿后连□甃石有九龙池。宋代建炎四年(1130年),又在寺的西边增建了天恩寺藏院,即寺院藏经处,宋元祐(1086-1093)时御赐名延恩寺,俗称“西寺”,亦已毁废。寺周景观,古时曾有“天恩寺八景”之称,这八景是:高阁晴云、长廊夕照、桧林月色、轮藏金声、方广灵踪、悟空遗迹、华鲸夜吼、莲沼秋红。宋元以来,有很多名人题咏,主持寺院的,也大多是富有学养的高僧名僧,与这一著名古诗,可说是相得益彰。从明初洪武间立为丛林之后,更进入了一个空前大发展的时期。到清代时,这里已有“三桥(大来桥、白兔桥、行春桥)两寺(北寺、西寺)□千僧”之称,于此可见寺院的兴盛。
兰州 嘛呢寺
地理位置 嘛呢寺因其建於甘肃省兰州市五泉山内 寺院简介 嘛呢寺因其建於甘肃省兰州市五泉山内,又称五泉山嘛呢寺。
评论2015-02-099036
兰州 普照寺
地理位置 遗址在今兰州市武都路中段的兰园少年宫 寺院简介 兰州普照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约627--649),在
评论2015-02-098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