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禅院首页 频道列表

厦门 铜钵岩寺

2015-02-09130780

福建同安铜钵岩寺

  地理位置
  铜钵岩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的石鼓山上,离县城不到十公里。
  寺院简介
  铜钵岩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的石鼓山上,离县城不到十公里。石鼓山系汀溪、莲花交界之文山余脉发源而来,因山上天生巨石,如石鼓、石钟状。硬物敲之,铿铿如鼓,咚咚如钟,上有铜钵洞,铜钵岩寺。
  寺院历史
  铜钵岩历史悠久,且和清水祖师有一段很深的因缘。相传清水祖师一次募缘经过铜钵岩所在石鼓山时,见石鼓山风景极佳,地理又好,是修行悟道的好地方,只是吃水较之不易。便将手中铜钵留在石鼓山,作为日后寻找在此建岩的信物。后因到安溪蓬莱山为山民祈雨后被当地居民挽留,则在蓬莱山修道,此地村民为了奉祀清水祖师,根据所留铜钵建铜钵岩供奉观音菩萨,同为北宋名僧的定光菩萨以及清水祖师以作纪念。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和铜钵岩也有一段因缘。当年朱熹任同安主簿,曾到此游玩,当时朱熹任同安县主簿,游玩当时县内五大名山之一的莲花山之后,便从石沃口(现澳溪村)下山返回县城。经由石鼓下脚下,听村民讲山下有天生石鼓,击之有会如战鼓雷鸣,甚惊奇,便上山一试,果真其然。亲书“石鼓山”三字。后因年代久远,山字只有一头,只剩下石鼓二字。后石鼓在大跃进期间被毁,甚为可惜。

  寺院格局
  据原《同安县志》卷八记载,铜钵岩在县西北十五公里云溪保。祟奉清水祖师,岩边有一石洞,时有微风吹出,洞边有一古榕,岩右有一石鼓,颇征雅致。铜钵岩现有规模是清朝光绪年间重修保留下来的,岩内有联“院建莲花第一山,宫居月上双无地、蓬莱山高树接天,铜钵岩耸云生石”等对联可以看出铜钵岩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渊源。
  铜钵洞位于铜钵岩旁,为天然石洞,高2.7米,深7.5米,宽3.5米,古榕垂盖,微风轻抚清幽凉爽。内存一宋代石刻,上书:“弟子毛士作同妻陈五娘舍钱钻造观音菩萨,定光菩萨,昭应菩萨及普陀山镇于铜钵――宋开禧岁次已丑七月日立。相传石洞中尚有一洞通泉州安溪蓬莱山,与清水祖师殿相通。一次,有一只母猪误入山洞,久不见回,师傅和村民料想必死无疑。将忘之时,某日母猪带一群可爱小猪回,村民甚喜,倍感菩萨恩德。
  寺院景观
  铜钵岩后山群峰叠翠,登顶,两巨石相生相成,还有那石象栩栩如生。一座略低一座,形貌似狮类虎。村民说这是“三狮赶一虎’的‘古战场’。狮虎们为这“风水宝地’生死搏斗着。狮大吼,虎长啸,山摇地动,惊心动魄……瞧瞧,那最低处是勇猛的老虎,它蹲伏着,与那憨不可遏的三头狮子怒目而视,眈眈相向。铜钵岩的传说,不胜枚举。还有“天马留蹄”、“鸡母踏石”、“琵琶穴”、“蜜蜂穴”等等。真是一石一景观,一景一传说。

  寺院文物
  圣碑
  南宋开禧元年(1205),弟子毛士作携其妻陈五娘在此山舍钱钻进了三尊石雕造像中间是观音菩萨(身高0.83米,宽0.50米,座高0.22米),两旁为定光菩萨及8昭应菩萨。佛像形态逼真,笑容可掬。1从此,香火不断,远近山民不时来此朝拜,沐浴光辉。清光绪年间曾重修,且勒石为记。1985年云洋村民又集资修缮。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六日,四面八方的村民都络绎不绝地来焚香礼拜,热闹异常。
  清代光绪年间重修铜钵岩的捐资芳名牌
  从碑文中得知当时铜钵岩有田产两处,一处大小八丘,受种二四七十,在木厝后,自种。另一处出典,在莲花坝下,有三丘,受种四开二十。从捐款人的住所来看,有县城铜鱼馆(今南门桥头,靠双溪公园这边),松柏林,太守坊(今后炉新村附近)等。有汀溪埔尾(今褒美)、虎梅坪、石狮等处。大部分是云洋村民,由此可见铜钵岩即使到了清末,香火依然十分兴旺,连县城居民也纷纷前来朝拜。从碑文中可以得知主持那次重修的董事人之一高修标住在东坑村,但现无法在地图上查到。经了解,该村现已荡然无存,在中华民国初期,东坑只剩几户人家,后来由于虎患等原因,现在只余一户林姓迁居于后洋。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