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禅院首页 频道列表

成都 鹤林禅院

2015-02-07186400


成都鹤林禅院
  地理位置
  鹤林禅院又名鹤林寺,始建于隋代,初名白鹤寺。位于邛崃市白鹤乡境内白鹤山麓,占地面积14亩,是川西有名的佛教丛林和游览胜地。南宋绍定元年(公元228年)维修时,魏了翁题匾曰:“鹤林禅院”。清代为鹤林寺。现存建筑连同山门、通道、二门、前殿和后殿,共五重五进,中轴线左侧另有僧房一院。大雄宝殿系明代重建,殿内有泥塑释迦牟尼本身及化身像三尊。

  寺院格局
  其余殿堂塑有观音、弥勒、韦驮、天王。影壁高约10米,长9米,正面“鹤林禅院”楷书大字高2米;背面全施琉璃花鸟方砖,居中嵌透雕陶釉“盘龙戏珠”极为精美。 鹤林禅院后白鹤山顶有鹤山书台,系晋代邛州名士谏议大夫常安民读书之所,又是宋代邛州名士、端明殿学士魏了翁息脚之处。魏了翁在此写下了《鹤山营造记》,对常安民的生平事迹及鹤林寺创建前后情景有详尽记述。现存的读书台是清代重建和培修的。东、南、北三面皆为条石砌筑,台上四合院式的建筑分前后两进,房屋为歇山式建筑,气宇轩昂,古朴庄重。书台前厅塑有魏了翁像,官戴袍服,栩栩如生。
  鹤林寺位于邛崃市区西4公里白鹤山上。寺始建于隋,唐、宋时极盛。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并更名为鹤林禅院。明、清又几经修建,现存大雄宝殿系明天顺六年(1462年)寺僧重建。其建筑为单檐歇山式顶,面阔3间,长13米,其中当心间宽7米,两次间各宽3米。进深10米,高8米。建国后,现存寺庙又修葺一新,是该市佛教活动场所。
  鹤林寺是南山景区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以幽古取胜。它创建于晋元帝大兴年间,最初名为“竹林寺”,俗称“古竹林”。古代的鹤林寺规模很大。据说出了山门,就到城门。它东至鸿鹤坊、天福山、菊花山,南至石人桥、招隐山、小九华山、黄山,西至龙目湖、黄峰岭,北至唐战山、鹤林门。
  鹤林寺开山之祖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法安禅师,一说是马素禅师。鹤林寺历史上几经兴废。第一次毁于唐末薛郎、刘浩之乱,宋绍兴年间重建殿宇,香火复振。第二次毁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弘治中了心僧人又重建殿宇,到万历间僧人德乘主持佛寺时,吏部尚书陆光祖、寺僧明贤等又捐金修复了元素法堂、天王殿、方丈廊和静室等建筑,鹤林寺大为改观,“前后梵宇,焕然复新”。第三次毁于清乾隆年初,乾隆十二年 1747 又修复。可惜清末的战火摧残,现在的鹤林寺已难寻旧日的壮观,只余空空的大殿和极少建筑。
  佛寺部分有大山门、二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接引殿、藏经楼、五观堂、四合院、了翁祠、望鹤亭、乐林亭、居士楼等建筑实体,几乎处处悬挂有名家撰书的匾额及楹联,充分展现了古刹浓郁的宗教氛围和高雅的文化内涵。
  总括寺院中引人注目的人文景观,古时有唐五代范琼、杜楷、丘文播之壁画;宋范成大、陆游之题咏;魏了翁、郭印之记事文辞;明杨慎、清彭端淑、吴江之楹诗歌。当代则有大山门上,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门额“鹤林寺”,字体遒劲;中国第一尼师隆莲法师之楷书“大雄宝殿”,庄重俊逸;张爱萍将军为临邛八景之一“书台桂影”所书写的草书;桂树围绕、环以精雕细刻的装饰浮雕的读书台及台上庄严肃穆的大殿,殿门上有四川作协主席马识途所书的古朴的汉碑体“了翁祠”三字;田纪云副委员长之行书“白鹤山”;女书法家黄稚荃的隶书大匾“昌道西南”;四川诗书画院院长杨超之颜体“慈航”……。尚有其他享誉中外的风雅之士,来此莫不慷慨挥毫,故名家题咏、字画墨宝,不一而足,尽数于四明楼大厅展出。
  园林部份有北宋末年,于白鹤山之巅起造的白色擎天佛塔,为鹤林寺的庄严妙相增添了无数风采;唐时依山体中天然岩石凿刻的大肚弥勒佛像,通高六米有九,躯体部分高达五米二。整尊佛像技艺精巧,使弥勒佛广度群迷的宏大誓愿尽显于慈眉善目与满面笑容之中。
  近年来,鹤林寺“以戒律为行、以净土为归”的大智佛光,盛名倍显,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更兼与巍峨群峰及参天古木等自然风光相互辉映,使五湖四海的游人竟相慕名而来,驻足游览。为了佛法的长远流布、尼众的清静学修,将来的鹤林寺将被规划完善为内外二院。内院为出家人闻法、参禅、修炼的寂静丛林,外院则是游人观光赏景之所。动可尽情与山水草木共舞共融,静可闻禅院钟鼓梵贝诵经天籁,入梵我合一之境,登极乐无忧之土。
  那么,未来的鹤林寺,必将以其独特璀璨的历史文化及其浩瀚如海的佛法源流傲然深植于巴山蜀水之中,依然是人们心中瞻仰朝拜的圣地。正是:西蜀邛崃有名山,鹤飞云雾缥缈间。古刹盛世立新姿,金莲怒放又千年。
  
  千古古刹鹤林寺
  《至顺镇江志》记载:金、焦、甘露、鹤林、寿邱,皆古刹也。
  鹤林寺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寺名原叫竹林寺。一千多年来,鹤林寺几易其名。南朝宋永初年间,改名为鹤林寺。唐开元年间始为禅寺,时又名古竹院。宋朝绍兴年间,更名为报恩光孝禅寺,后来又恢复鹤林寺名。鹤林寺以前规模宏大,从县城南门外起,一直到黄鹤山下,都是鹤林寺的地方。据说,鹤林寺晚间关山门,因为山门离寺院有三、四里路远,有骑马去关山门之说。
  鹤林寺几经兴废,第一次毁于唐末薛朗刘浩之乱,第二次毁于明成祖永乐年间,第三次毁于清乾隆年间。乾隆十二年鹤林寺得以修复。鹤林寺里有桐城文宗方苞的重建鹤林寺的碑记,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镇江水泥厂占据寺庙,碑记是否还在,不得而知。
  鹤林寺背后左右都是山,寺境清幽。门前是一片平畴,一湾流水。寺院的历史古远,历代的皇王卿相,文人墨士,多曾与鹤林寺有着相得益彰的典故和传说,遂使寺院胜迹佳话,传于千古而不朽。鹤林寺是镇江南郊最古老、寺院规模最大,古迹、典故最多的寺院。

  寺院传说
  唐朝诗人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南朝时期的镇江,寺庙众多,位于黄鹤山和磨笄山之间的鹤林寺始建于东晋元帝四年(公元321年),原名竹林寺,后改名鹤林寺,改名的原因是因为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做了一个梦。
  传说刘裕未做皇帝之前以砍柴谋生,有一天他在山里砍柴砍累了,躺着就睡着了,梦见许多黄鹤围着他转,这梦暗示他以后要做皇帝。刘裕后来果真做了皇帝,他龙颜大喜,将这座自己曾经梦见黄鹤的山命名为黄鹤山,将黄鹤山附近的竹林寺改名为鹤林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