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惠济寺
地理位置
惠济寺遗址公园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汤泉镇北约400米处,周围山环水复,风光旖旎,颇有幽深隧远的文化意境。
寺院历史
惠济寺,旧为汤泉禅院。南朝刘宋时,武帝刘裕万乘来游;萧梁时,昭明太子萧统亦在此读书,附近原有一昭明太子濯足沐洗过的温泉,后人称“太子汤”。北宋初年,汤泉禅院易名为惠济院。熙宁年间,漳南道人昭庆来此隐居,不久其友孙莘老、秦少游、释参寥三人结伴来访,秦少游为此写出了传颂千古的《游汤泉记》。
北宋元年祐初,高僧忠境将惠济院改建为惠济寺。明代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驾幸汤泉镇,因避讳“汤”字,遂将汤泉镇改称香泉镇,惠济寺也因此一度易名为香泉寺。清代道光年间,邑人毛麟、苏兆奎两人又在惠济寺内创办了一座“英花书院”从此伴随惠济寺阵阵钟馨声的,除了善男信女无声的祷告外,又多了一片抑扬顿挫的子曰诗云。寺院与书院如此紧密结合,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咸丰年间,这座千年古刹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火中。
寺院景观
惠济寺旧存碑刻极多,其中年代最早、且负盛名是南唐所立《汤泉禅院之碑》,该碑为青石质地,下承龟趺,碑首半圆,上有蟠龙浮雕,碑额篆题“汤泉禅院之碑”六字,笔力雄壮遒劲,是为名家手迹。碑文系南唐文苑名流、官至光政殿学士承旨的韩熙载所撰。此碑在“文革”期间被炸成数段,现文物部门已收集到其中5块,尽管碑文漫漶,只剩10余字堪可辨识,但作为稀见的南唐时代的碑刻文字,毕竟是弥足珍贵的,此外,记载建惠济寺转轮藏殿并供奉银函葬佛舍利事迹的北宋元祐三年刻石及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重建观音宝殿、清康熙二年(1663年)修大雄宝殿的题名刻石,更是后人探知惠济寺千年兴衰的实物见证。
惠济寺最令人瞩目的还属寺内三棵堪称稀世之珍的古银杏树,它们迄皆有1400多年的树龄,是南京地区现存最早的古银杏树,相传均为南朝萧梁时期昭明太子萧统在此读书时手植。
三棵银杏树中的长者名为“千年垂乳”,树高20.2米,树径7.45米,须七个成年人方可合抱,树枝上共有七支下垂的乳瘿,最大的乳瘿长2.18米,乳瘿根部直径为30厘米,周长约90厘米,这七支乳瘿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母亲身上的巨大悬垂在裸露而苍老的躯干上,使人产生无限的景仰和神秘感,“千年垂乳”之名,也即是由此而来。
仲者名叫“撑天覆地”,树高24.7米,树径7.4米,因树干高撑天空,遮天蔽地而得名,每逢夏天,浓密的树荫覆盖地面半亩有余,可供千人纳凉,此树在“文革”期间曾遭无端砍伐,现在的规模已经大不如前了。
叔者唤作“雷击复苏”,树高23.9米,树径4.7米,此树与前两棵树的最大不同在于,其树干挺直高耸,宛若一柱擎天,显得傲岸而突兀,清咸丰年间,一场惊雷击毁了此树的半边躯干,数年后竟然又奇迹般地慢慢复苏。现树干中空,如果紧贴当年被雷劈过的部位向上观望,还可窥到“一线天”的景象,令人啧啧称奇。
已故著名书法家,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对故乡的这三棵千年古银杏树怜爱有加,曾作500余字的长诗《古银杏行》为之赞颂,并刻碑立于寺内。
惠济寺内的这三棵银杏树历千年风雨依旧生机盎然,应与汤泉镇地下富含硫磺碳酸气的温泉不无关系。汤泉镇素以“温泉之乡”闻名,镇上的温泉泉眼多达七、八处,除早年废弃的太子汤外,尚有五柳泉、川塘、珍珠泉、汤湖堰、菱角坑等,其泉水不仅可以疗癣,还被当地居民用于灌溉禾苗等农作物。惠济寺之在汤泉,可谓得天独厚,可游可赏。
寺院文物
惠济寺遗址现在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成对游人开放的遗址公园。公园内供人观赏的主要文物有础石、碑刻和古木。础石有两类、一类是覆盆上雕有缠枝牡丹、葡萄、莲花等纹饰,流露出富贵、兴旺、祥和的寓意,从柱础形制及雕花枝法分析,应是南唐汤泉禅院或宋初惠济院的遗物,且为后来的惠济寺沿用;另一类是覆盆式素面柱础,时代略晚,有可能是惠济寺元祐三年(1088年)所建转轮藏殿的遗物。
寺院住持
朗明法师
寺院交通指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惠济寺
寺院联系方式
电话:025-58248717
传真:025-58241131
南京寺院 兴皇寺
地理位置 兴皇寺位于江苏省江宁县。初有西凉僧道猛,于刘宋元嘉二十六年(449)至京师,居东安寺。泰始(465~471)初年,
评论2015-02-0495577